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逼近五次舉牌線 寶能為何尾盤突襲萬科A股

2016年07月06日 08:25:26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儘管收盤時仍有507.6萬手巨量賣單堆積在跌停價,但尾盤15分鐘內逾36億元買單的極速涌入,還是給外界留出了無盡想像空間:在絕大部分投資者一致性賣出的預期之下,究竟是“何方神聖”敢於動用巨量資金嘗試撬開萬科A股的第二個跌停板?其真實目的又是為何?深交所昨晚發佈的萬科A股“龍虎榜”數據,以及萬科公告中對寶能方面購入7529.3萬股,持股比例已升至24.972%的披露,為解開上述“謎題”提供了重要注腳。

  相較于去年12月中旬停牌前夕各路資金的瘋狂搶籌,在多重因素影響之下,萬科A股本月復牌後已連續遭遇兩個跌停。其中,在7月5日的大部分交易時間內,萬科A股表現乏善可陳,數億股的巨量賣單將股價牢牢壓在跌停板上。而在前期小批量試探性買入後,時至14點45分,一筆筆巨量買單“噴薄”而出,股票成交量也隨之快速放大,一些機構大戶為方便識別而挂出的“8787”等一連串大單先後被吃光,短短15分鐘時間內,萬科區間成交額達到了36.3億元,佔全天成交比重的92%。

  由於萬科A股始終面臨著數億股的賣單拋壓,何時止跌尚不明朗,因此外界一度猜測上述鉅額資金的主動買入行為是否是衝動之舉。然而,從交易所盤後披露的龍虎榜數據來看,相關實力買家實則是有備而來,且買入規模都經過了精心設計。

  數據顯示,在昨日買入萬科A股的前五名席位中,共有兩家機構專用席位和三家營業部席位。其中,買入額第一的機構席位共計耗資11.874億元,由此計算,其買入規模恰好為6000萬股;與此相對比,另一家機構席位買入額為3.03億元,這一規模是否是買家隨意之舉?其實不然。

  不難發現,上述兩大機構席位昨日合計買入萬科A股14.9億元,折合7529.3萬股,佔萬科總股本的0.682%。萬科當日晚間公告證實,上述機構席位正屬於寶能旗下的鉅盛華,本次增持後,寶能方面已合計持有24.972%的萬科股份。

  “面臨這數億股的賣壓,無論是基金還是牛散,出於投資獲利的理性角度,基本無人敢於逆勢大舉買入。參與‘萬科股權爭奪戰’的當事方則不然,但進一步從資金實力和企業性質分析,萬科管理層(合夥人計劃)和華潤都不具備在當前價位大舉買入的理由,因此只有最不希望股價大跌的寶能再次以資金實力説話。”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後,必須停止買入操作而對外進行披露,這應是寶能方面將持股比例精確控制在24.972%的原因。

  “不只是買入規模,寶能對於增持時點的選擇也十分講究。”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由於賣單拋壓巨大,加之寶能買入規模受限(考慮舉牌因素),若其在早盤打光子彈,再無其他強力買盤支撐下,萬科盤面或將重新回歸冷清。反觀其選擇在臨近尾盤集中買入,資金的持續性涌入表像則可維持盤面較高的人氣,進而引發更多跟風資金加入購買(當天總成交1.99億股)。“按照尾盤的活躍交投,萬科6日打開跌停板是大概率事件。”

  客觀而言,寶能此時強勢增持,實則好處多多。首先,在各方勢力博弈難解難分之際,寶能以再一次強勢增持對外傳達自身的態度和信心;其次,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股價越早打開跌停,寶能也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此外,由於寶能前期資金動用了大量杠桿,因此外界也對其資金實力産生了懷疑,甚至猜測其存在“爆倉”風險,而寶能的強勢增持舉動也給予了質疑者有力的回擊。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