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統計局:新經濟沒概念沒標準 或致GDP增速被低估

2016年07月04日 07:57: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沒概念沒標準 新經濟或致GDP增速被低估

  正值國家統計局將於7月中旬公佈中國二季度GDP數據之際,7月2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上發表《新經濟:政府統計面臨的挑戰》的演講引發了業內關注。

  許憲春表示,新經濟快速增長對我國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發揮了重要對衝作用,同時也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國際組織關於新經濟統計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若干一致看法。

  一位接近國家統計局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我國在有些行業的統計力量是薄弱的,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統計相對薄弱,現代服務業中有一部分屬於新經濟範疇。目前新經濟是快速增長的階段,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是一個新鮮事物,統計口徑相對複雜,也給統計帶來了挑戰。

  許憲春表示,國家正在制定新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建立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新經濟造成GDP規模漏統

  究竟什麼是新經濟?許憲春表示,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通用的、統一的基本概念。這對政府統計來説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據了解,“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1996年的美國《商業週刊》上,自從這一詞彙産生以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美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對新經濟概念、內涵進行過一系列探索,隨後知識經濟、數字化經濟、分享經濟等概念相繼出現。

  OECD在2000年和2001年兩次指出新經濟對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不同機構具有不同含義,現階段沒有一個國際上統一的概念。

  對中國而言,“新經濟”於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中寫道:“當前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不過,儘管尚無統一概念,但中國哪些産業屬於新經濟範疇,可以從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講話中窺探一二。

  3月8日,李克強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重慶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新經濟不僅僅是電子商務,一二三産業中都蘊藏著新經濟。製造業可以‘+網際網路’,教育、醫療可以‘+網際網路’。包括你們在發言中談到的新型城鎮化,不僅要考慮農民進城問題,還要考慮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居住的需求。這些都是新經濟、新業態。”

  許憲春表示,國際組織關於新經濟統計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OECD、歐盟統計局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若干一致看法。比如,新經濟的出現造成GDP規模的漏統和增速低估。

  據了解,具體到新經濟對GDP核算産生何種影響,美國和法國比較早研究了新經濟對國民經濟和主要指標的影響。他們的研究認為,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新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居民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變動、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等支出法GDP的各構成項目上;在收入法GDP核算中,新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僱員報酬、利潤、業主收入,以及租金收入、利息、股息等各個方面。

  網際網路服務等消費被嚴重低估

  上述影響也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許憲春同時指出,這包括基本概念方面的挑戰,統計調查方法方面的挑戰,GDP核算原則與核算方法方面的挑戰,價格指數編制方法方面的挑戰等。

  從基本概念帶來的挑戰來看,許憲春表示,統計最注重的是概念、定義、統計範圍,沒有嚴格的國際通用的概念、定義、統計範圍,就會帶來一系列的不合理性。按照各國的理解去做難以比較,所以這個挑戰比較大。

  此外,許憲春表示,數字化經濟催生了新商業模式,産生了大量非貨幣交易,對GDP核算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他舉例説,例如許多網際網路網站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費或者價格非常低廉的服務,這些網站主要是通過線上廣告從企業獲得收入,並不是從居民享受者那裏獲得收入。從而居民關於網際網路服務的最終消費被忽略或者被嚴重低估。網際網路提供了大量免費服務現在是被忽略掉的。

  此外,分享經濟對GDP核算如何劃分消費品和投資品帶來了挑戰,還對GDP核算如何處理居民關於閒置日用品交換帶來了挑戰。

  在消費品方面,許憲春表示,現行GDP核算居民購買的轎車屬於消費品。但是如果居民將轎車分享出去獲得租金收入,這些轎車實際上發揮了固定資産的作用,從而屬於投資品,這對就GDP核算將這些轎車作為消費品處理還是作為投資品處理帶來挑戰。

  上述接近國家統計局人士表示:“中國目前GDP的統計方法,採用了聯合國的SNA標準來統計,是科學的。但新經濟本身就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而目前的統計方法上很多是與過去同比。這種情況下,因為新經濟原來沒有就無法進行比較,這也帶來了統計上的挑戰。並且,新經濟確實是新事物,統計口徑也相對複雜。”

  “三新”統計制度研究制定中

  中國銀行 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我國新經濟發展規模較大,納入GDP統計後,GDP的規模會增加,但現在不確定的是,目前我國新經濟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從數據上來看,近些年中國新經濟發展迅速。許憲春表示,自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連續5年回落,但新經濟迅速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包括戰略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新産品、新興服務業、網路零售等新經濟都在快速成長。

  例如,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0%,所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的4.2個百分點。

  許憲春認為,新經濟的持續快速成長對我國傳統經濟下滑影響發揮重要的對衝作用,減少了我國國民經濟下行壓力,可以預期,新經濟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必然産生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他同時表示,“新經濟體量目前還比較小,還不能完全抵消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一旦新經濟體量大到可以抵消傳統經濟下行的影響,那麼中國經濟可能就穩住了。”

  許憲春透露,國家正在制定“三新”經濟專項統計制度,研究制定“三新”(新興産業、新型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建立健全與新經濟相關的統計分類標準,比如戰略性新興産業標準、高技術産業分類標準,正在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戰略性新興産業分類標準,將比較全面地反映新經濟活動。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