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西部銀杏第一村”轉型搞旅遊 新出路帶來新發展

2016年10月13日 08:42:23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聚鑫園藝負責人彭佳林希望通過銀杏盆景來扭轉目前不利狀況

  

  工人師傅將銀杏樹根莖包裹起來方便運輸

  

  都江堰市石羊鎮金羊社區銀杏林,起重機將銀杏樹吊起,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見

  漸入深秋,銀杏葉開始泛黃,即將迎來銀杏樹一年之中最美的時節。距離成都六十余公里的都江堰石羊鎮金羊社區,被譽為“西部銀杏第一村”,有著數千畝的銀杏種植區域。

  在這大樹林立的景觀背後,花木商們卻正艱難轉型。

  十餘年前,在“大樹進城”的熱潮下,來往的大型貨車通宵達旦進出,花木商數錢數到“手抽筋”。2012年底出現行業拐點,以銀杏、桂花為代表的名貴大樹,開始量價齊跌。十餘年樹齡、直徑20公分的銀杏樹,以前上萬元一株,如今只賣到六七百元。花木商們或退出或轉型,在銀杏林區內建小木屋,辦農家樂,打造鄉村旅遊。

  現狀

  銀杏樹價格跌至冰點

  投資千萬虧損800萬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被譽為“西部銀杏第一村”的都江堰石羊鎮金羊社區,一路蔥蘢,成片的銀杏林立,有些開始泛黃。偶見幾輛小貨車,在這裡拖運銀杏樹,顯得分外冷清。

  金羊園藝場包氏農莊負責人包太忠,從事了二十餘年花木生意,是村裏最早一批種植銀杏的人。“十餘年樹齡、直徑20公分的銀杏樹,2009年,要賣到8、9千元,而到2012年,能賣到5000元左右,現在只能賣到六七百元。”包太忠感嘆。2009年,他曾投資1000多萬元,租下500畝地,種植銀杏樹,其中300畝地種銀杏幼苗,“當年3元一窩買回來,現在長到10公分,價格10元一窩,當時種植時的人工成本都不止這些。”

  包太忠説,每年每畝租地2000元,人工每天200元,這些都是巨大的投入。2012年底,行業開始出現拐點,他開始減退300余畝租地,現在還剩約200畝。當時投入的1000多萬元,隨著行情下滑,資産縮水到200多萬元,“800萬元打了水漂。”

  聚鑫園藝負責人彭佳林,同樣種植銀杏二十餘年。從三年前承租20余畝地,退到現在10余畝地,“相比三年前,銀杏樹價格大幅縮水。”自2012年,租地裏賣出銀杏樹後,他不再像往年補種銀杏樹,而是代以樁木盆景,或種植蔬菜。

  轉型

  辦農家樂做鄉村旅遊

  開始尋找新出路

  大樹産業經過三、四年的洗禮,如今陷入價格冰點。金羊社區的種植戶們也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發展樁木盆景,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成為新的探索方向。

  包太忠在行業出現拐點之時,就開始全國四處考察,摸索出路,他曾考慮到都江堰市區附件去辦農家樂。而自去年,社區利用園林資源,打造鄉村旅遊的思路,與他不謀而合。他決定留下來,就在老家在自己的銀杏樹林裏建小木樓、辦農家樂。

  “已經投入了五十多萬元。”昨日,記者看到,銀杏樹林深處,一間小屋正在搭建。“到時候,遊客來我們這裡,可以搭帳篷,可以在小木屋裏休息、娛樂,我們提供原料,遊客可以自己動手做農家菜……”包太忠對於未來前景,充滿期待。

  成都商報記者 賀華玲 攝影記者 張直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