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9月城鎮調查失業率披露 已低於5%為近年來首次

2016年10月12日 08:55:21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記者 李彪

  10月11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在澳門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作,特別是到了三季度,是好于預期。

  李克強強調,尤其是就業,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保持了過去三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

  這意味著,年初國務院制定的“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已提前3個月完成。

  同時,李克強稱,9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顯示,失業率已經低於5%,這是近年來的首次。

  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些數據説明我國的就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益於第三産業發展和“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政策實施。

  提前3月完成新增就業目標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經濟的‘晴雨錶’,是社會的‘穩定器’”。

  近年來,李克強多次就促就業作出重要指示,就業議題也成為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常客”,正如他所説“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2009年以來,每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數都在600萬以上,且逐年增加的趨勢明顯。2014年高校畢業生727萬,2015年749萬,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加上中職畢業生,人數達1200多萬。

  與每年都刷新“歷史新高”的就業人數相對應的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也給就業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李克強説:“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説,我們穩增長就是要保就業,從而惠民生。”

  在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分別出現了29次,23次和25次,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李克強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作,特別是到了三季度,是好于預期。尤其是就業,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保持了過去三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

  按照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預期發展目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今年的就業任務再次提前完成。

  蘇海南認為,新增就業勢頭強勁得益於經濟結構調整、創業和就業政策實施,就業彈性系數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區別。

  “我們以往是靠投資,靠第二産業拉動就業,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只能帶來60~7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現在主要是靠第三産業帶動就業,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就能帶來一百多萬的新增就業。”蘇海南説。

  調查失業率首次低於5%

  除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外,最能直接反映就業形勢的指標還有調查失業率。

  調查失業率是通過城鎮勞動力情況抽樣調查所取得的城鎮就業與失業匯總數據進行計算的,具體是指城鎮調查失業人數佔城鎮調查從業人數與城鎮調查失業人數之和的比。一直以來,我國官方公佈的就業數據中較為常見的一直是登記失業率。

  蘇海南介紹,相對於登記失業率而言,調查失業率更能反映真實的就業情況。一般情況下,只有少數城鎮人口失業後會去做失業登記,也就造成了登記失業率和真實失業率之間有較大差距,而調查失業率和真實失業情況比較接近。

  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公佈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截至6月底,這一數字為5.05%,連續4個月下降。隨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調查失業率均為5.1%左右。

  李克強説:“9月份,我們所做的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顯示,失業率已經低於5%,這是近年來的首次。”

  從國際上來説,5%的調查失業率已經是很理想的,蘇海南説,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人數還比較多,就業壓力仍然不小,能夠低於5%,説明就業取得了新的進展。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呂學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總體來説,中國的就業形勢是比較好的,但是,也應該關注就業品質,人們的就業心態也在發生改變,同時,不穩定就業人群數量比較多。

  “調查失業率是在逐步和國際接軌,比登記失業率有很大的進步,但是,調查失業率(的指標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呂學靜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