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兩會催熱混改 七大領域正邁實質性步伐

2017年03月14日 07:55:44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張 亮

  對A股市場投資者來説,被喻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的混改,無疑是2017年全國兩會最熱的議題之一,也被視為貫穿2017年確定性較強的主題投資主線之一。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是繼2016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位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並明確提出這一任務後,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

  混改之於國企改革的重大意義,簡單地説,普遍共識有三:一是混改屬於産權制度改革,通過引入社會資本,企業決策與治理更加以效率為導向,能有效提升國企績效;二是混改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作為當下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其立足點都是改革生産關係,解放生産力;三是混改有助於打破壟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也就是説,實質性的混改,可以讓國企“老樹新枝更著花”。

  目前來看,混改的方案主要有三種:集團公司整體上市與資産重組、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實現多途徑的增資擴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式;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充分提高員工積極性;引進戰略投資者可以讓國有企業在實現融通資金的同時,延拓經營領域和範圍。

  而資本市場最為關切的是,何為“實質性步伐”?

  筆者注意到,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就此表示,“實質性步伐”的涉及面很廣,推出具體的混改項目是一方面,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發展成果、模式創新等也是組成部分。而資本市場對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力作用,資本市場發展好了會給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很好的空間。資本市場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施平臺之一,也還會有其他的混改方法。

  肖亞慶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還表示,並非所有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而是“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

  由此可見,中央的政策很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宜改則改,穩妥推進”的原則,不搞拉郎配,也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因此,混改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僅就2017年而言,會貫穿全年。

  我們知道,2016年10月份,混改“6+1”試點正式推出,聯通、東航等部分央企已在混改上取得一定進展。那麼,2017年央企混改的下一個爆發點在哪?

  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專家普遍認為,或是第二批試點企業名單的推出。這個試點企業名單大概率還是從這七大領域選擇。第一批試點的企業哈電集團、中國聯通、中國船舶、南方電網、東方航空和中國核建,這6家試點企業分別來自於軍工、電信、電力、民航四大領域,而天然氣、石油和鐵路三大行業並沒有企業被列入第一批試點。那麼,第二批試點企業中應該會有上述三大行業中的公司。而這三大行業中的所有公司基本上都處於行業壟斷地位。這個分析也符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抓好電力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開放競爭性業務”。

  筆者同時注意到,不僅央企層面的混改正實質性推進,地方國企層面的混改更是分外活躍。在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國企改革部署均涉及混改。而上海、深圳等地國企改革進程較快,市場氛圍濃厚,推進阻力相對較小,混改有望先行一步。

  政策“東風”頻吹,2017年無疑將是混改有序落地之年。映射到A股市場,混改主題投資的邏輯也將日漸清晰。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