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中國製造2025”: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2017年03月13日 14:12:4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道境外媒體稱,11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駁斥了外企就中國産業升級會帶來市場準入障礙的擔憂。苗圩的這一表態是為了回應中國歐盟商會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稱“中國製造2025”戰略危及在華外企。中國歐盟商會擔心中國政府會補貼本國企業,並迫使外企對華轉移技術以換取市場準入。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1日報道,苗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説,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當中有一些觀點存在對“中國製造2025”的誤讀。他説:“比如(該報告認為中國)設定了國內品牌市場佔有率等指標。我們在文件制定過程中並沒有刻意追求這一指標。”

  報道稱,苗圩説,“中國製造2025”及其相關的政策措施適用於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包括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都是一視同仁的。他還説,中國政府沒有強迫外企轉移技術。他表示,“外商投資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沒有對外商投資企業有任何歧視性的政策”。中國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向産業鏈高端發展,更多地投向高端製造、智慧製造、綠色製造,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據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3月10日報道,中國正試圖實現其“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提出的目標,該計劃旨在加強製造業創新,促進本土産品發展。這一計劃或許過於雄心勃勃,但是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換代來説卻至關重要。

  “中國製造2025”旨在到2020年實現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到2025年這一比例達到70%。目前,中國高新技術産品的國內核心基礎零部件平均有50%以上來自國外。

  報道稱,為了減少這種依賴,中國正專注于創建創新中心,這些中心將為工業開發打下基礎,並製造出更多的高端設備。中國還應當鼓勵各公司進一步進行創新,因為像阿里巴巴和小米這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企業數量還是有限。儘管創新中心可能可以彌補這一差距,對國企來説尤其如此,但是還應當鼓勵為私營企業提供風險資本融資,以分期投入資金進行必要的産品開發。這可以幫助中國實現“中國製造2025”中的一個目標——到2025年製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力爭達到1.68%。

  報道稱,中國要真正實現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提升中國的生産過程並加強創新對於在價值鏈上的攀升來説至關重要。中國如果打算繼續在國際上擁有競爭力就必須創造並利用新技術。

  據西班牙《世界報》3月9日報道,中國不想只以一個廉價和污染工業中心的形象立於世界,而是希望到2025年能夠成為知識密集型産業中最具活力行業的高科技天堂。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使其競爭對手們頗感不安。因為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一旦進入這些行業或將使幾十年來統治高科技領域的西方企業失去地盤。

  報道稱,這項計劃一旦實現,將使迄今為止由美國和歐洲企業主導的世界經濟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再也不想繼續做廉價的世界加工廠,因此下大力氣助推産業轉型升級。3000億美元的雄厚資金無疑將使很多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秩序中佔據優勢地位。

  圖為去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工作人員在展示工業機器人的性能。(美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