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共用單車“造車”戰火熊熊燒

2017年03月13日 14:13:04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自行車製造業正在被巨大的衝擊重塑

  共用單車的“造車”戰火熊熊燃燒,從大型企業到中小型廠家以及零配件供應商都強烈地感受到了“被網際網路+”。這場由外而內的行業變革正在重塑傳統的自行車行業。

  大廠商接單到手軟

  一輛輛油光錚亮的小黃車從天津飛鴿自行車的車間劃過,很快落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的街頭。從2016年12月開始,天津“飛鴿”自行車與ofo合作,據説共用單車每月的生産規模達到40萬輛,佔到飛鴿全年産能的三分之一。

  作為中國自行車行業的“老字號”,在共用單車的光環下,沉寂已久的飛鴿最近曝光量大漲。一時間,關於“ofo拯救了飛鴿還是飛鴿拯救了ofo”的爭論四起。人們都在重新審視這家老牌自行車廠家“被+”後的新運道和新命運,以及網際網路如何倒逼傳統自行車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來自共用單車的訂單雪片般飛來。不只是飛鴿,還有富士達、愛瑪等大牌廠商,每一家的流水線上都流淌著不少顏色鮮艷的共用單車,生産線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火熱了。據悉,富士達工廠在2017年收穫了ofo1000萬輛的大訂單。加上其他品牌的共用單車,生産任務很重,據説富士達的工人每天工作11個小時,就連旗下負責出口自行車訂單生産的工廠也加入了生産。富士達正在緊急招工,還給介紹新人入職的在職員工發放介紹費。雷克斯自行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澤風透露,今年從深圳公司到天津公司一共增加了500名員工,增加了7條流水線,以應對去年年底洶湧而來的共用單車訂單,在他看來這個春天來得“太突然了”。

  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主營中高檔自行車、自行車運動相關各類體育運動器材、服裝、服飾等,該公司的年産能本為“300萬輛中高檔自行車”。但2017年與摩拜簽訂了500萬輛的代工合同。

  原本平淡的自行車製造行業就這樣被突然引爆。以ofo為例,其産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和飛鴿、鳳凰等傳統自行車廠家合作的量産型單車,樣式和功能統一;另一類是大共用計劃單車,和700Bike等企業合作定制化自行車。在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中,共用單車們的胃口實在太大了,但在野蠻生長階段誰都不甘也不能落後。

  小作坊訂單銳減

  電話鈴響起,劉軍(化名)快速接起,不過來的並不是訂單。往年的這個時候,每個月訂單至少有3000台。“銷量明顯下降很多,今年開春特別明顯,也就一兩千台。”提起共用單車,劉軍對北京晨報記者表達更多的是無奈。他在這個行當摸爬滾打十幾年了,其間經歷了行業的起起伏伏,但是他覺得這一次給行業帶來的可能是持續性、顛覆性的影響。“去年還是盈利的,今年難説了。像我們這樣的小作坊估計一大批要懸了。”

  劉軍所在的深圳寶安區松崗工業園區,聚集著深圳大部分的中小自行車廠家。他説不少同行都遇到這樣的困境,尤其是那些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的公司。

  另外一家工廠的老闆鄭強(化名)也感到了寒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影響,但是沒想到影響這麼大。”鄭強説,去年忙的時候幾乎每週只能休息一天,晚上還有加班。現在很清閒,工人幾乎不怎麼加班。“我們準備接一部分共用單車的代工。雖然利潤低,但起碼有錢掙。”有單做,就意味著可以活著,工人有飯吃。他表示,有的同行也在考慮代工這個方向,有的還在觀望,但是他們都明白,自行車行業變天了。

  另外一個被共用單車帶火了的名字是天津王慶坨,這裡也是北方最大的自行車生産基地。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跟飛鴿們的熱火朝天相比,不少中小業者也很茫然。“衝擊很大。”張亮的廠子在王慶坨經營數年,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壓力。他説,現在自己的工廠訂單比旺季的時候少了近一半,但是他並不希望加入共用單車的代工隊伍。“我們做不了,他們要求高質低價。”據了解,共用單車廠商下單時壓價普遍很厲害。用行業內人士的説法是“也就賺個辛苦錢”。況且並不是任何廠家都能接到共用單車的訂單的。

  “現在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張亮説。

  ■延伸

  北京自行車銷量銳減三成

  北新橋方圓一公里是北京自行車的銷售圈子,一家車行老闆表示,最近車市行情很寡淡。這並非個例,據了解,有些專營店已經陸續關停。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金芝對北京晨報記者透露,共用單車對傳統自行車行業衝擊很大。以去年下半年為例,北京市場銷售的中低端自行車銷量大幅度萎縮,同比減少了近三分之一。“不少經銷商都向我們抱怨,被共用單車搶走了生意,沒辦法賣了。”

  據了解,我國自行車行業每年大概8000萬輛的産量,其中出口是大頭,內需則在2500萬輛左右。2016年,市面上涌現的共用單車品牌有15家到20家,總計投放數量在150萬至200萬輛。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市場的盤子就這麼大,共用單車野蠻生長,各自行車品牌的生存空間又在哪?

  半個月前,中國自行車協會組織召開了行業重點企業座談會,主題便是研討共用單車現象。據悉,業者們大致有三種心態:一方認為共用單車的到來是一場盛宴,增加了自行車人口的出行比例,再現了“自行車熱潮”,同時這也會是高端運動自行車的潛在用戶。另一方則危機感強烈,指出共用單車的風潮終將是曇花一現,安全、維護等後續問題亟待解決,由於企業性質不同,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切不可盲目跟風。

  “這是個新興行業,無論是業者還是監管層,都在摸索前行。”郭金芝呼籲,生産企業要理性接單,平衡好自有品牌和代工。這是把雙刃劍,畢竟國內市場就這麼大。

  ■故事

  修車師傅的第一份勞動合同

  最近網友郭晏平的一則微博爆料引來圍觀。他説:一位大爺説他乾大半輩子修車,從來沒想過會去大公司上班,現在倒好了,好幾個公司要聘請他。六險一金加年終獎,突如其來的幸福總是給有技術的人。圖中的修車大爺身著帶有ofo字樣的黃馬甲。

  ofo的相關人士在微博下面跟評説:“誰要挖,我們不同意!”“沒落的修車師傅在共用經濟裏煥發了新春,令人震驚!”有網友感嘆道。的確,路邊隨處可見缺腳蹬、掉鏈子、壞鎖的小黃車,修車工似乎變得搶手起來。

  在北京地鐵旁的一間露天車棚裏,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病症”的小黃車,來自河北的韓大爺正在給一輛小黃車換車輪子。他來北京十多年,此前在十里堡一處拐角修自行車,沒想到搖身進入大公司,還有個時髦的頭銜“運維專員”。“沒以前自由,要定時定點幹活,不過好在旱澇保收。”

  兩個月前,朋友介紹給他這個新的工作機會。作為資深修車工,韓師傅早就注意到大街上花花綠綠的共用單車,但是他沒想到自己簽下了大半輩子以來的第一份勞動合同,開始了“上班族”的生活。據了解,韓師傅簽的是一年期勞動合同,每個月發到手的工資大約在4000元左右。在一些招聘網站上,相關職位月薪在3000元到5000元,有的還有年齡、學歷限制,有的還要求會用智慧手機查地圖、發微信。

  融資史時間軸

  2016年9月

  ofo

  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唯獵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

  2016年

  9月30日

  摩拜

  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1億美元C輪投資

  2016年

  10月13日

  摩拜

  近億美元C+輪融資,騰訊進入

  2016年

  9月-10月

  ofo

  數千萬美元C1輪投資,滴滴出行進入。1.3億美元C2輪融資

  2017年1月

  摩拜

  D輪2.1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 富士康進入

  2017年

  2月20日

  摩拜

  新加坡淡馬錫和高瓴資本D輪後的新融資

  2017年

  3月1日

  ofo

  D輪4.5億美元(約合31億元)融資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