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遵義會議80週年  >   滾動播報  >   正文

遵義會議:毛澤東擔架上謀略扭轉紅軍命運(圖)

2015年01月15日 10:12: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遵義會議的那些歷史細節

  2 立下頭功的“反報告”

  擔架上頻頻召開的“碰頭會”,讓毛澤東、王稼祥和張聞天逐漸組成了反對李德、博古錯誤領導的“中央隊三人團”。

  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成功,爾後又迅捷智取遵義。這在客觀上為中央紅軍的休整提供了條件。經過醞釀,黨和紅軍領導人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充足的準備。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經過共同討論,由張聞天執筆寫出一個反對“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報告提綱。

  1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老城枇杷橋召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檢閱在反對五次‘圍剿’中與西征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

  博古首先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他將紅軍的失利歸結為敵強我弱,過多地強調了客觀原因。接著,周恩來作了副報告。他則提出紅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戰略戰術的錯誤,並主動承擔了責任。

  針對博古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所作的辯護,張聞天首先站起來批判。在長達1個多小時的發言中,他手執“提綱”,侃侃而談,矛頭直指博古、李德,而且在擺事實、講道理的基礎上,點名道姓地加以批評。他的發言一針見血地指出,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接連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下的一系列嚴重錯誤,並揭露了他們試圖推脫罪責的本質,被視為博古報告的“反報告”。

  張聞天的發言宛如剝筍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事實到理論,邏輯嚴謹,措辭激烈,引爆了與會者積壓多日的對“左”傾領導的不滿和怨氣,從而有力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為遵義會議徹底否定單純防禦軍事路線定下了基調。同時,張聞天首先站出來作這個“反報告”,也是他從“左”傾中央領導集團中分化出來,同“左”傾錯誤路線決裂的標誌。

  1935年二三月間,在從威信到鴨溪的行軍途中,陳雲撰寫了《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手稿,其中對遵義會議討論的概況作了如下簡要的述評:“擴大會中恩來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綱和意見,博古同志沒有完全徹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凱豐同志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A同志完全堅決的不同意對於他的批評。”

  從中不難看出,張聞天的“反報告”是遵義會議上的主導意見,得到了周恩來和除博古、凱豐和李德以外的其他同志的“完全同意”。也就是説,“洛甫及毛王的提綱和意見”代表了黨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和各軍團首長的共同意見。

  遵義會議結束時,指定張聞天起草決議。他根據毛澤東的發言內容起草了《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決議指出,“軍事上的單純防禦路線,是我們不能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主要原因”;同時,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在歷次反“圍剿”戰役中總結的符合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積極防禦的戰略和戰術原則。

  毛澤東後來在中共七大期間關於選舉的講話中説:“如果沒有洛甫、王稼祥兩個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可以説,沒有張聞天的襟懷坦蕩和仗義執言,沒有他為了黨的利益一無所惜、除了黨的利益一無所求,或將沒有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

  “反報告”為遵義會議徹底否定“左”傾軍事路線作了很好的鋪墊,也為毛澤東的發言奠定了基礎,從而立下頭功,永留史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解放軍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