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 海內外專家共話黃帝文化

2018年04月03日 20:33:00 來源:西部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西北大學承辦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與民族偉大復興”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4月2日至6日在西安召開。本次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是陜西省“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共同加深理解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挖掘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內在聯繫,承傳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來自內地和港澳臺以及海外的七十余名學者圍繞“黃帝、黃帝陵、黃帝文化——中華五千多年文明與民族偉大復興”主題,分別從“黃帝與黃帝陵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及現代價值”“中華文化的創新與民族復興”等角度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著名學者張豈之、魯諄、陳達生、董金裕、劉源俊、楊儒賓、林安梧、陳福濱、鄧國光、廖美玉、李紀祥、趙馥潔、趙世超、樊克政、王子今、楊聖敏、洪修平、張國剛、景海峰等參加此次學術交流會,並作了精彩發言。大會共收到論文六十余篇。著名思想史家,西北大學名譽校長張豈之教授做了《黃帝陵與中華傳統美德》主題講演。

  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開幕式由陜西省黃帝陵文化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省祭陵辦主任、黃陵縣委書記孟中華主持,副省長魏增軍會前接見了與會學者代表,並在大會上作了講話。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出席開幕式並致詞。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代表蒞臨學術交流會。

  黃帝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黃帝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與會學者從考古發現與黃帝早期居邑、黃帝與父系氏族社會文明、龔自珍與炎黃文化以及“黃帝陵文化”概念的提出等問題入手,對黃帝以及黃帝文化展開了深入研究,並認為研究黃帝文化,傳承黃帝文化,弘揚黃帝精神,有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這表現在具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中華文化中的思辨傳統、對理想人格和人主體性的提倡以及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注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性表現。學者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組成部分儒釋道還進行闡釋,涉及到儒家的誠、忠孝等具體道德、家文化、價值使命論以及代表人物孔子、荀子、張載等具體思想的分析,對道家老子思想以及道教齋醮儀式的文化內涵等也有所闡釋。

  關於承傳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關係,是與會學者熱切關注的問題。學者們通過對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儒家核心理念和書院文化與當代社會、絲綢之路與中華文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民族關係的歷史傳統、儒釋道三教關係等內容的闡述,凸顯了“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觀點。

  本屆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有助於人們深入了解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及現代價值,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突顯中華文化創新與民族偉大復興之關係。作為陜西省“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帝文化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會議間隙,張豈之、董金裕、洪修平、張國剛、張茂澤五位教授應邀參加陜西省委組織部主辦的三秦大講堂“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專題講座,為宣傳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做出了貢獻,受到人們好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