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看得見的文化傳承 黨家村26條家訓守護民族文化基因

2018年04月03日 20:2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家風,連著民風,連著黨風,連著國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千千萬萬個家庭就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陜西韓城,有國內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築村寨之一的黨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村內民居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家家戶戶古院中留存數百年的壁刻家訓,書法考究、雕工精美,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4月2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網路媒體主題採訪團來到韓城,探訪黨家村。

  這些刻在青磚上的家規家訓形成于明清時期,一般都在正對大門的照壁或者廳房兩側的山墻上,目前保留較為完整的有26則。內容包括教子課讀,勸人為善;修身養德,勤儉持家;慈愛孝悌,交友擇鄰等,從修身、處世、興教、誠信、清廉、治家、報國等方面訓誡後人。

  具體比如“讀聖賢書,立修齊志;存忠孝心,行仁義事”、“居家有道惟能忍;處世無奇但率真”、“薄味養氣,去怒養性,處抑養德,守清養道”、“富時不儉貧時悔,見時不學用時悔”、“醉後失言醒時悔,健不保養病時悔”等等,語言通俗易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家風。他曾説:“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強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

  2016年2月23日,黨家村“刻在青磚上的家訓”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頭條位置隆重推出,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推廣,受到各方極大關注。記者梳理髮現,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還曾推薦過安徽歙縣“張一帖”16字家訓、顧炎武家訓、趙氏家訓、錢氏家訓等。

  在韓城採訪期間,西安郵電大學教授袁武振説,文化和文化産業的發展,要讓人從精神上感受到文化,更要找準文化與現實的結合點,讓文化落到實處,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就在生活裏。

  西北大學副教授趙爽英説,黨家村的家訓裏看到的是耕讀傳家,而不是教育後人追求物質財富。

  目前,依託這些家規家訓,黨家村已經成為韓城市確定的家訓家規教育基地,也是陜西省首個家訓家規教育基地。截至2017年9月,有近萬名黨員幹部群眾接受教育,一些單位還組織觀看了紀錄片《在青磚上的家訓》,在韓城形成了以家風帶民風、以政風促社風的濃厚氛圍。

  陜西文化學者肖雲儒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族規和家訓是家族化親情化的道德教育,它能把道德的社會傳承滲透為家族傳承,把民族文化的基因轉化為家族文化的密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有很多都和傳統家訓精神一致甚至文字都一樣,這就是民族道德文化的傳承發揚。(記者 王甲鑄)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