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祠墓與龍門並古 司馬遷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前進動力源泉

2018年04月03日 20:28: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千七百年來,司馬遷祠墓依崖就勢,古柏參天,訴説著司馬遷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的壯烈一生。4月2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路媒體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陜西韓城的司馬遷祠緬懷拜謁。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抱負,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以他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和光輝建樹令後人敬仰,讓人們生發“司馬遷之名與大河永流,其祠墓可與龍門並古”的感慨。

  採訪團來到位於司馬遷祠頂端的祠院,祠院門額上書“太史祠”三字,筆體瀟灑,蒼勁有力。祠院獻殿為敞廳,是供陳祭器、禮品與舉行祀儀的地方。寢宮在獻殿之後,正中塑有司馬遷全身坐像,面貌雍容,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祠內碑石林立,多為宋、金、元、明、清各代碑記和名人憑吊吟咏之作,詩文雅健,書法挺秀。郭沫若于1958年春為司馬遷祠題詩碑記讓人格外注目,詩云:“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鋮,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韆鞦太史公。”

  光明網記者張璋在參觀後談了自己的感受,她説“有機會走進司馬遷祠,感受史聖故里的深厚文化祭奠,真是不虛此行。”

  據悉,宋、元、明、清歷代曾多次對司馬遷祠進行修葺擴建,其中,清代一次大規模的修建奠定了今天的格局。如今《史記》及司馬遷精神也已成為中華民族前進的動力源泉。(記者 王碩)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