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要聞  >   正文

《人文頌》:獻給偉大中國夢的深圳作品

2013年09月29日 15:31: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21日晚,巴黎。

  這一幕,值得鐫刻,在中國音樂史、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史冊上——

  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邀請,深圳原創大型合唱交響曲《人文頌》專場音樂會于“世界和平日”當天,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奏響。萬眾矚目的世界舞臺上,西方交響樂首次對中國儒家文化進行了高水準的演繹。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潮水般長達五分鐘的掌聲和歡呼聲響起,飽含著1300多名海外觀眾對這曲人文與和平頌歌的讚賞。

  此時此刻,中國文化的表達,自信從容、直達人心。

  8月26日,《人文頌》剛在深圳經濟特區33週年“生日之夜”成功演出。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説,《人文頌》是獻給偉大中國夢、獻給世界和平的作品,習近平總書記説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而交響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深圳人用交響樂來詮釋儒家文化的要義,懷著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好願望。

  實現這個美好願望,深圳用了七年。

  七年磨一劍,磨礪出的,是融合著國際視野、時代精神、民族立場的“深圳表達”。

  《人文頌》,獻給偉大中國夢的深圳作品,以恢宏交響樂的創意形式,對儒家文化進行時代性、開拓性的詮釋,將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光輝,展現在世人面前。

  1

  國際

  視野

  面向世界,

  講述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有一種學説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仁!義!禮!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

  5月16日晚,《人文頌》初試啼聲,開啟第九屆文博會的大幕。

  “仁、義、禮、智、信”,這些貫穿于中華儒家文明的核心價值觀,被以交響合唱的形式優雅表達,在短短60分鐘中,呈現出和諧雄偉的文化景觀,用聲音描摹了一幅恢宏壯麗的中國夢。

  法國文明對話音樂協會主席瑪麗瑪達莎希女士説,“《人文頌》的歌詞和旋律都讓人感動,不僅傳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契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是一部打動人心、深邃優美的人文作品。”

  深圳何以會創作這樣一部大型合唱交響曲?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是《人文頌》的總策劃,他回憶,2006年,《神州和樂》在深圳上演,這是深圳交響樂團原創的佛教交響樂,看完演出的當晚,他萌發了用交響樂的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想法。當時,市委宣傳部就委託深大、文化局、深圳報業集團、深圳社科院各寫了一個本子,在這些本子的基礎上,文學腳本由市委宣傳部的韓望喜博士按照王京生的總體設計執筆創作。

  “深圳歷經6年精心打造、創意演繹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以音符以樂章以人聲唱響了華夏正音,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中國聲音。《人文頌》借用西方交響樂的形式與表現手法,創意詮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將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光輝展現在世人面前”,王京生説,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人文頌》的五個樂章,都散發出了與現代觀念契合的東方神韻——

  仁,是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它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博愛;

  義,是以人為本的正義大道,它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正義;

  禮,是以人為本的和諧之道,它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秩序;

  智,是以人為本的人生智慧,它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智慧;

  信,是以人為本的生命承諾,它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誠信。

  《人文頌》最後演出的臺本,由藝衡和韓望喜共同完成,在交響樂最後吟誦的《人文頌》篇章中,“國際視野”清晰可見:

  “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類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種族和地域。 正義之舉,如同火焰,焚燒邪惡放光輝。富不欺貧,強不淩弱,不分種族和地域……”,“不分種族和地域”的字句反覆吟咏,正是面向世界,展示儒學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人文頌》所表達的中華文明的精神精髓,將在不同種族不同國度人們的側耳傾聽中,在音樂的“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共鳴、傳播開去。

  喬爾霍夫曼是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對於《人文頌》,他有一個美好的比喻——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的一份音樂“禮物”。他説,禮物的意義,不在於本身有多貴重,而是接收禮物的人是否感到被尊重被懂得,像貝多芬、巴赫的偉大音樂作品就是這樣的“禮物”,被全世界的人們所認同,“這些音樂已遠遠超越創作它們的作曲家,成為人類文化的紀念碑。”

  2

  民族立場

  國家高度,

  傳達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為深圳交響樂團親筆題詞“仁、義、禮、智、信”。

  看著題詞,深圳交響樂團團長陳川松感慨萬千,“這是對《人文頌》這部作品政治意義和學術價值的高度褒獎。”

  對《人文頌》滿懷期待與讚許的,還有許多專家學者。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東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一直關注著《人文頌》的進展。徐沛東説,《人文頌》是深圳站在國家高度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文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文明,而這個作品所闡述的對人類文明的解讀,是用交響樂這種世界語言,來闡述中華民族的一種儒家思想。

  共識,來之不易。

  《人文頌》,頌的是“人文”。所謂人文,就是以人為本,那麼,人究竟以何為本?中國文化綿延數千年,哪些才是最富人文精神的價值核心?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什麼是其精髓所在?

  為準確回答這些問題,深圳集思廣益,邀請國內外儒家大師、專家學者,先後舉行了三次研討會。

  剛開始,專家們各執己見,爭論激烈,慢慢地,大家達成了共識——

  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綿延不斷,她有自強的力量、相容的氣度和通達的智慧,而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來自儒家哲學;《人文頌》,不是要歌頌儒家的繁文縟節、廟堂的莊嚴、等級森嚴以及那些死氣沉沉的腐朽的東西,而是要提煉出儒家思想中那些能體現生命的光輝、精神的純潔、民族的生機的精華;以人為本,人應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五常兼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快樂的人;《人文頌》是以中華文明為主體來創作,參與世界文明價值的構建……

  對深圳創作的《人文頌》,諸多專家有著由衷的喜悅。

  在臺灣指揮家陳澄雄看來,經過打磨的《人文頌》可以代表中國走出去,“我很佩服深圳做了這樣一件利在韆鞦的事。《人文頌》對於21世紀的中華文化走出去意義非凡。在西方音樂史上有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這樣的偉大作品,我們也希望有一個能代表中國的音樂作品。《人文頌》,有承擔這樣使命的潛質。”

  香港著名作曲家陳永華教授評價,《人文頌》是發自現代中國人特有的聲音,作品很現代,又能讓聽者感受到中華文化氣息,很難得。《人文頌》,向世界傳達了現代中國的聲音。從《黃河大合唱》到《人文頌》,正體現了中國由舊時的抗爭、掙扎發展到今天的和平、輝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深圳特區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