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要聞  >   正文

《人文頌》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夢

2013年09月30日 14:23:00 來源:新華城市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是向世界張揚了中國人祈求和平的永恒追求,呈現了中國文化以和為貴的大同理想。巴黎知名大提琴家蘇珊.拉蒙説:“《人文頌》在世界和平日傳達了全世界人民都有共同的和平追求。”《人文頌》反映了孔子“仁義禮智信”的核心理念和“仁者愛人、和而不同、世界大同”的和平思想,反映了中華文明是一種和平、和諧、沒有侵略和強迫的文明。反對戰爭、追求和平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永恒追求。今年世界和平日的主題“以教育促進和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種穿越般的共鳴,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的新人文主義高度契合。《人文頌》告訴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要參與世界文化價值體系的建構,而且要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四是向世界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呈現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夢。習總書記多次闡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文頌》的主題就是頌揚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的復興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對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珍視。《人文頌》給世界詮釋了中國夢的內涵,告訴世界中華民族的復興強大將是一個“不求仁而仁彰,不欣義而義著,不祈禮而禮立,不行智而智明,不慕信而信揚”的文化認同,它告訴了世人中國人做人的主張和處事的心態。同時,展現了一個大國“天下為公”的胸懷。中國駐法國文化參贊呂軍説:“《人文頌》用五個儒家要義明確地告訴人西方觀眾中國人做人的主張,這正是“中國夢”在傳統文化承繼、對外文化傳播和藝術創作理念上的具象化。”

   五是探索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創新之路,呈現了中外交融的新表述。以儒家思想佔主導的中華文明是悠久的,又是嶄新的。它絕不是只能陳列于博物館和典籍之中,而應該在新的時代,用它的價值和光輝,沐浴著全人類。《人文頌》通過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觀念的主旨內涵,弘揚儒學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人的價值上去,使之在參與世界價值文化體系構建中煥發出人性的光輝與價值。它是貫徹習總書記創新對外宣傳方式重要指示的一次成功嘗試。在表現形式上,《人文頌》選擇最代表西方藝術的交響樂形式,演繹的是代表東方智慧的儒家文明內容。在音樂旋律上,選擇了具有時代節奏感的西方樂器,表現了古老東方的歷史韻律,在這裡人聲成為一種樂器,貫穿始終,幾近失傳的“吟誦”也被吸納了進來。它以國際的視野讓世界喜歡上了中國聲音、聽懂了中國故事、接受了中國文化。

   六是體現了深圳為國家擔當的文化自覺,展現了一個城市的光榮與夢想。《人文頌》創自深圳絕非偶然,是這座城市自覺肩負起構建和弘揚國家文化主權的責任使然,是長期秉持“國際視野、民族立場、時代精神、深圳表達”理念的必然結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 博科娃致辭時説,深圳已開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履行全球文化使命的重要夥伴。中國駐教科文組織尤少忠大使稱讚説:“《人文頌》在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非常成功,這是深圳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上的一次創新嘗試。這次成功不僅是在世界舞臺上講述了一個非常動聽的中國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的平臺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城市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