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人權論壇  >   圖片報道  >   正文

外國專家參觀中國看守所

2014年09月22日 13:50: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外專家參觀東城區看守所。

  中外專家參觀東城區看守所。

  9月18日下午,第七屆北京人權論壇部分與會專家參觀了北京市東城區看守所。很多專家觀後表示,中國看守所軟體、硬體設施都很好,不但關注在押人員的居住環境,還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免費醫療及心理干預,很好地保障他們的人權。這些做法已經與國際接軌,符合聯合國關於看守所的標準。

  記者跟隨外國人權專家來到北京市東城區看守所,首先見到的是監區的A、B兩道大門,這兩道大門不能同時開啟。A門是外部的大門,由武警看守。B門是內部的門,由看守所民警負責看守。武警戰士負責出入監區人員車輛、物品的檢查和武裝值守。

  看守所設有提訊接待室、收押區、安檢區、監區監控室、(單)雙向視頻會見室、心理諮詢室、醫務區、家屬會見室、律師會見室、被監人員食堂等。

  北京市東城區看守所所長叢健介紹,看守所監區設有體檢中心,嫌犯入所前,醫生要對其進行測量血壓、血常規、心電圖、B超等健康檢查。通過體檢和問診,如果嫌犯患有精神病、急性傳染病、羈押中可能有生命危險的以及懷孕婦女都不予收押。

  叢健説,監區監室每間有40平米,實行床位制,每人一床,配備電視、電扇及中央空調,還設有獨立衛生間,嫌犯可以洗澡。記者發現,監室內墻上張貼著權利義務告知書,被監管人員可以明確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效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監區墻壁上貼著一張“看守所在押人員一日生活制度”(作息表)吸引了很多外國專家觀看。叢健介紹,這是嫌犯一日作息時間表,他們生活規範有序,每日8小時睡眠,上下午各一小時室外活動,學習、娛樂時間充足,有宗教信仰的人的風俗習慣也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加拿大籍華裔梁燕城博士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看守所跟10年前相比,變化很大,無論軟體還是硬體條件都與國際看守所標準很接近。以前,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看守所如何殘暴、如何黑暗,各種侵權事件時有發生,導致西方時常攻擊中國侵犯人權。這次參觀看守所,看到在押人員擁有乾淨、衛生的居住環境、有看電視的娛樂時間,享有免費醫療及心理干預,經濟困難的還能享有法律援助的機會,我覺得中國政府對在押人員很友好。中國政府的這些做法徹底顛覆了我以前對中國看守所的看法。看守所這樣做很能體現對在押人員人權的尊重和保障,這也反映了中國人權的進步一面。

  “回國後,我要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毫不誇張地寫出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告訴加拿大的民眾,告訴他們一個真實的中國,告訴他們中國各方面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們明白,中國的人權正在進步,中國政府連在押人員的權利都能保障,就更不用説其他民眾了。” 梁燕城説。

  在押人員得了病怎麼辦?有外國專家很關心這個問題。對此,叢健説:“我們看守所實行醫療社會化,對在押人員實行免費醫療救助服務。由999急救中心提供專門的醫療服務,配備有醫療資質的醫務人員對在押人員實行每日三次巡診,對求醫的及時診治,對重症患者及時送到社會醫院治療,確保他們得病後能得到及時救治。”

  談到參觀中國看守所的感受,義大利眾議院人權委員會主席馬利奧馬拉齊蒂説,看守所的硬體設施很不錯,民警能對在押人員耐心引導、教育,給予他們一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這種溫情對在押人員的改造很有好處,也有利於他們出去後能儘快回歸社會,不再犯錯誤或者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跟國外相比,中國的看守所還有哪些差距和不足呢?對此,馬利奧馬拉齊蒂説,義大利有比這條件更好的,也有比這差的看守所,中國的看守所能達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也算是向西方國家標準看齊了。韓國的人權專家金永完先生説,中國的看守所條件比韓國的好,能充分體現中國政府對在押人員人權的尊重。梁燕城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表達這種國內外的差距,他説,在加拿大有比這好的看守所,在押人員在羈押期間可以看海,可以飼養自己的馬等充分自由權利。當然,中國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好了。

  “對於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等不能來所會見的已決罪犯家屬,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實現雙向視頻會見,最大程度保障了罪犯的會見權。”叢健説。

  那麼律師的會見權又怎樣保證呢?叢健解釋,我們設有相對分隔的會見席位,能保護隱私,也避免相互干擾。為方便律師執業,我們還專門開通了律師會見預約電話和網上預約服務,方便律師會見,減少等候時間。對於經濟困難的在押人員,看守所設立法律援助站,免費為在押人員及家屬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服務,充分保障他們依法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

  “對於有心理問題和情緒不穩的在押人員,我們設有心理諮詢室,由取得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資格的管教民警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在押人員心理健康、情緒穩定。” 叢健介紹道。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陳士球用“看守所是展示中國人權進步的一面窗戶”來高度評價中國看守所多年來的巨大變化。他説,東城區看守所能達到這樣高標準的硬體設施和細緻入微、人性化的軟體設施,完全符合聯合國關於看守所的標準。陳士球提出,將來看守所能否開放到參觀者可以會見在押人員,與他們談談話。他説,有些外國專家有這個願望,想深入了解中國的看守所到底怎樣。

  陳士球希望,中國的看守所把這面“人權進步的窗戶”開得越來越好,擦得越來越亮。這對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人權進步有好處,比做多少宣傳、説多少話都好,效果來得更直接、更快。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