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

2015年06月16日 14:42:00 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自忠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中國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余國中戰死的軍銜最高的將領。從抗戰一開始他就有“報國必死”的決心,每上戰場,都打得英勇悲壯,而且每次戰前都要寫下一封信,回來的時候再把信撕掉。棗宜會戰前夕,他留下了兩封信,一封信是致將士們,另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將,卻沒給家裏留下只言片語。

  【1940年5 月1 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將領、各部隊】

  致戰友: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維綱、月軒、綸山、常德、振三、子烈、純德、銘秦、德順、德俊、迪吉、紫封、九思、作禎、亮敏、斡三、芳蘭、之喆、文海、春芳諸弟。

  小兄張自忠手啟五、一

  注:該信現存臺北歷史檔案館。

  【1940年5 月6 日,張自忠致第33 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的親筆信】

  仰之我弟如晤:

  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38師和179師)取得聯絡,即率諸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 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

  目標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 專此布達。

  小兄 張自忠手啟

  五、六于快活鋪

  注:仰之,指馮治安(1896—1954),字仰之,時任第33 集團軍副總司令。張自忠犧牲後,他接任總司令。

  該信現存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張自忠(1891—1940), 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園村人。著名抗日將領,革命烈士,原國民黨第33 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1917 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1 年任第29 軍第38 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任喜峰口第29 軍前線總指揮,重挫日軍,名聲大震。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先後任國民黨第59 軍軍長、第33 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38 年2 月,時任第59 軍軍長的張自忠奉命沿津浦路南進,支援淮北于學忠部。在固鎮指揮59 軍與日軍血戰七天,奪回曹老集、小蚌埠,穩定了淮河防線。3月,又奉命支援臨沂龐炳勳部,指揮59 軍在臨沂城郊與日軍精銳坂垣師團進行拉鋸戰。他抱定拼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鐘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經七晝夜鏖戰,取得臨沂戰鬥的勝利,為奪取臺兒莊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

  同年5 月中旬,在徐州突圍時,奉命掩護友軍撤退。在戰鬥人員不足的情況下,59軍在蕭縣南部地區頑強阻敵。不久投入武漢會戰,在潢川、大別山一帶阻擊敵人。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33 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11 月,奉命率部攻擊黃家集一帶日寇,取得鄂北第二次大捷,榮獲“寶鼎勳章”,並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

  1940 年5 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數十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第33 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自己親率2 000 多人渡河作戰。出戰前,他留下兩封絕命書。一封寫給第33 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一封寫給全體將士,句句肺腑,字字千鈞,捨己為國,感天動地。

  5 月6 日晚,張自忠率2 000 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其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衝殺十多次,日軍傷亡慘重。5月15 日,日軍一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 日拂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九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數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 月16 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戰至下午2 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八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説:“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最後,浴血奮戰,身負七處重傷,壯烈殉國。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一百多名將士拼死搶回張將軍的遺體,連夜運往重慶。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吊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蔣介石親臨迎靈致祭,撫棺痛哭,並手書“英烈韆鞦”挽匾以資表彰。

  張自忠將軍犧牲後,湖北民間開始流傳這樣一首《襄河曲》:“五月的炮火連天響,鬼子三路向西闖。十萬鐵軍上戰場,血戰襄河保家鄉!看吧!大洪山邊,張自忠將軍為國成仁,唐白河頭,戰死了鐘毅師長。輝煌!輝煌!這是最後勝利的曙光!”

  1940 年 8 月 15 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舉行張自忠將軍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為張自忠將軍題寫了“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的挽詞。朱德、彭德懷聯名題詞:“一戰捷臨沂,再戰捷隨棗,偉哉將軍,精神不死。”周恩來稱讚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北京、天津、武漢等城市設立了“張自忠路”。為紀念張自忠將軍,弘揚張將軍的愛國精神,中共臨清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張自忠將軍紀念館新館,1998年10 月,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成為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段明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