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鄭謙:鄧小平南方談話歷史經驗頂層設計

2014年08月11日 14:46: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三大後,中國的改革在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難以避免的曲折。1989年,在國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我國發生了“六四風波”。在風波之後的一段時間裏,由於未能正確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革趨於停滯,對十三大的質疑之聲漸起,市場導向被指責為資本主義,改革被認為是“和平演變”,中國的經濟也因此陷入困境。此時,人民大眾憂慮徬徨,改革精英憂心忡忡。中國會不會重演1957年的“大轉彎”?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屏氣斂聲地注視著。

  所幸,1957年的“大轉彎”及其之後20年的“左”傾錯誤沒有重演。這是因為中國有了鄧小平,因為改革開放是人心所向,因為有了1957年的經驗教訓,因為中國共産黨已經在不斷科學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走向成熟。

  1992年年初,在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頭,鄧小平在視察南方途中,就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極為重要的談話,明確回答了改革開放以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他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説過去説過來,就是一句話,堅持這個路線、方針、政策不變。”“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0-371頁。)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黨中央立即作出一系列部署,中國大地迅速掀起了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新一輪熱潮。

  1957年與1992年、八大與十三大的結果如此迥異不是偶然的。除了鄧小平個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權威,除了中國改革大勢難以逆轉等等因素外,黨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的警醒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面對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外的形勢和黨的任務,鄧小平在深廣思索中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957年及其之後的曲折。他是這一段歷史的親歷者,也是這一段歷史教訓的科學總結者。對他來説,這段歷史已不僅僅是一種書本上得來的知識,而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歷,由此形成的認識是他指導改革的重要思想資源和獨特優勢。這种經歷使他時時高度警惕改革偏離經濟建設中心的危險。他反覆告誡全黨:“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衝擊它。過去二十多年,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太沉痛了。”(《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0頁。)他指出:近三十年來,經過幾次波折,始終沒有把我們的工作著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這方面來。“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我們全黨全民要把這個雄心壯志牢固地樹立起來,扭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49頁。)當他在南方談話中斬釘截鐵地強調十三大報告“一個字都不能動”,“十三大制定的路線不能改變,誰改誰垮臺”時,幾乎可以肯定地是,此時他想到的一定是要避免1957年對八大政治路線的逆轉。歷史經驗就是這樣在關鍵時刻指導著改革,發揮著巨大的現實作用。

  什麼叫“通古今之變”?什麼叫歷史經驗、歷史智慧?什麼叫以史鑒今?什麼叫資政育人?重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及其偉大歷史作用,會有一番新的感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