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李君如:重溫南方談話在改革困惑中辨明方向

2014年08月11日 14:45: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論 改革轉型

  南方日報:南方談話前,黨內外曾經有過一些爭議,當時的爭議主要存在於什麼方面?

  李君如:當時遇到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中國能不能搞市場經濟?無論是傳統的馬克思主義,還是西方經濟學,都把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

  在思想理論上得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回應:一種是放棄社會主義的歷史選擇,重新回過頭去走資本主義道路,把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中國改革的目標;另一種是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必須實行計劃經濟,搞市場經濟就是搞經濟上的資産階級自由化。

  如此重大的分歧和對立擺在鄧小平面前。他的回答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的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突破,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南方日報:您認為,目前我們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些新的問題?

  李君如:現在社會很浮躁,都想在一個很短的時間以內把我們提出的一些理想的目標變成現實。儘管大家都是一片好心,想讓老百姓儘快過上一個享受富裕又公正的新生活。但是,並不是你主觀上想怎麼樣,就能夠馬上變為現實。我們過去講,飯總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路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理想目標的實現,是要靠我們長期的艱苦奮鬥,才能實現。

  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説,社會主義是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奮鬥,才能夠鞏固和發展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理智地認識到,共同富裕是我們最終奮鬥要達到的目標。

  小平他老人家知道我們後面的人要急,他就告訴我們不要急。他還有一句話我們不要忘了,他説“我們的社會主義不夠格。”什麼時候才能“夠格”啊?他説,到21世紀50年代中期基本實現現代化了,那時恐怕“夠格”了。

  我們不要給老百姓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我們國家明天就能達到共同富裕了,我們明天就能達到公平正義了。當然,目標非常好,但需要時間去實現。不然的話,你説很快就可以共同富裕了,老百姓等了兩天,還沒有,就失望了,政府失信了,公信力就沒有了;再等兩天還沒有,他們就開始埋怨你了;再等兩天還沒有,他們就上街了,矛盾也就産生了。所以,國家要全面發展,還是要提倡堅持不懈地艱苦奮鬥。我們的理想要全面實現,是要經過我們長期艱苦奮鬥的努力。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李君如:增長不等於發展,發展不等於經濟發展。但不能認為:發展不需要增長,發展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如果把增長當作發展,不可能持續,但發展沒有增長就沒有基礎了。

  因此,不能唯GDP論,但不能完全撇開GDP,因為GDP提供了一個經濟增長的指標。這個指標雖説不是很全面,但目前為止還是世界各國通行的。我們已經有了科學發展觀,現在的任務就是要落實好科學發展觀,處理好增長與發展的關係。

  南方日報:南方談話的發表,給廣東還有全國帶來了一輪全新的發展機遇,廣東因此也被稱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您如何看待廣東在改革開放中的排頭兵作用?

  李君如:黨的十七大之後,廣東省委率先進行了新一輪的解放思想,提出了要“騰籠換鳥”,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我在許多場合公開肯定廣東的做法。

  廣東在改革開放以來,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在21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前十年,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它的重大目標,並在全國最早提出了第二個十年應該怎麼辦的問題。它的提出,不是一個主觀的理論設計,而是廣東歷經了這麼多年的改革發展,它的經濟結構已經到了一個應該調整的時機,面對這個時機,做出了這個決策。

  這樣的意義在於,當廣東經濟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既沒有被矛盾和困難嚇退,也沒有一成不變地繼續原來的做法,而是勇敢面對挑戰,尋找挑戰背後的機遇。這就是把傳統的經濟結構轉化為新的經濟結構,經過幾年努力,我們看到廣東的經濟結構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動對於全國迎來第二個十年的戰略機遇期,主動面對困難和挑戰,尋找新的機遇,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歐陽勝勇對此文亦有貢獻)

  ◎某些地方確實出現過片面追求GDP,片面追求增長而忽視民生問題,但這並不是鄧小平 理論的過錯,把鄧小平理論放在科學發展觀的對立面,這就大錯特錯了

  ◎小平還有一句話我們不要忘了,他説“我們的社會主義不夠格。”什麼時候才能夠格啊? 他説,到21世紀50年代中期基本實現現代化了,那時恐怕“夠格”了

  ◎廣東率先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提出要“騰籠換鳥”,這表明,當廣東經濟遇到困難和矛盾 時,沒有被嚇退,也沒有一成不變地繼續原來的做法,而是努力尋找機遇

  李君如,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直機關僑聯主席。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科學社會主義學科首席專家。曾任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南方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