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李君如:重溫南方談話在改革困惑中辨明方向

2014年08月11日 14:45: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92年1月,鄧小平在深圳迎賓館散步時和謝非(左二)等同志親切交談。梁伯權 攝

  1992年1月,鄧小平在深圳迎賓館散步時和謝非(左二)等同志親切交談。梁伯權 攝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週年。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週年。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週年。

  20年來,小平南方談話這一思想理論之花結出了豐碩果實,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發生的變化及其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

  經歷了近30多年的高速發展,轉型中的中國亦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再一次站在了改革抉擇的路口。下一步,中國該往何處?

  “儘管目前中國面臨困難不少,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們只有用科學的態度去推進改革開放,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發展。”李君如説。

  前日,大有莊100號,中央黨校辦公室,全國政協常委、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近兩個小時的專訪。

  李君如指出,在南方談話發表20週年之際,重溫談話非常必要,要發揚光大南方談話,才能讓我們的頭腦更加清晰,在改革困惑中辨明方向,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實現科學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楊大正 實習生 李國棟 北京報道

  機遇往往隱藏在挑戰背後,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路線,二者就能互相轉換,反之就會錯失機遇

  論 機遇挑戰

  南方日報: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抓住機遇,發展自己。他還説當時就是好機會,擔心喪失機會。在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下,如何理解小平同志所説的機遇?

  李君如:重溫南方談話,首先要學習小平同志怎樣判斷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從而找到適合中國發展的機遇。南方談話的發表時間正值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國際形勢方面,東歐突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國內的形勢也不樂觀,上世紀80年代的“價格闖關”失敗,經濟基礎差,改革遇到了困難,人們的思想分歧很大,矛盾最後爆發,演變成了政治風波。

  與一些人就此認為“形勢不好”相反,鄧小平認為,屬於中國的機遇到來了。他在南方談話中提到,擔心這個機遇丟掉。在他看來,“蘇東劇變”後,世界格局由兩極化向多極化趨勢發展,中國在世界上活動的空間將會更大,剛好可以迎來自身發展的良好機遇。

  南方日報:的確如此,南方談話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看清形勢,應該怎樣去看待國家面臨的機會和挑戰。20年後再重溫南方談話,對於我們今天的改革和社會轉型有哪些意義?

  李君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飛速發展,自身經濟結構也到了需要調整的時期。除此之外,科技創新不足等方面的負面效應也慢慢凸顯,社會矛盾加劇。

  針對社會問題和矛盾,可能有人悲觀失望,有人對改革産生了懷疑,有意無意地貶斥甚至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淡化改革開放具備的革命性,甚至認為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比之後的30年好。因此,我們重溫南方談話,首先要學習鄧小平那種辯證唯物主義的機遇論。

  南方日報:如何理解辯證唯物主義機遇論?

  李君如:小平同志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清楚地認識到當時國際國內的形勢與面臨的挑戰;同時,他又是一個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善於從挑戰中看到我們的機遇,善於把挑戰中的機遇揭示出來。

  學習小平同志的辯證唯物主義機遇論要認識到,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機遇是我們面臨的有利條件,挑戰是我們面臨的不利條件,一分為二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但事實上,機遇往往隱藏在挑戰的背後,我們要學會從挑戰背後找到機遇,從而把挑戰變成機遇。所謂挑戰,就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意味著我們要解放思想,要改革創新,去化解這些矛盾。

  挑戰和機遇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我們要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路線,就能互相轉換。反之,就會錯失機遇,成為歷史的罪人。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目前中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如何?

  李君如:現在中國到底有沒有機遇——這是我們今天重溫南方談話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我認為有,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就看我們是否敢抓住,是否能抓住。

  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建黨90週年講話中也肯定了這一點,強調我們要牢牢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當然,機遇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在積極應對中找到新的起點。

  不能因為要把社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而忽視經濟建設中心地位,要牢記“發展才是硬道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南方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