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轉折時期的關鍵推動——鄧小平南方談話意義再認識

2014年08月11日 14:47: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總結經驗,提供改革與發展的方法和智慧

  南方談話還包含了鄧小平退休以後的諸多思考,特別是對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關於改革與發展的方法論;二是關於黨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問題。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只談第一個方面。

  第一,當改革涉及原有的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理論時,不搞強迫和運動,不爭論。鄧小平説:“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只是經濟特區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農村改革,搞農村家庭聯産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幹起來,第二年超過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這是就全國範圍講的。開始搞並不踴躍呀,好多人在看。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制好得多。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願意幹就幹,幹多少是多少,這樣慢慢就跟上來了。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

  第二,改革要有創新精神,要敢闖敢幹。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中國是新事物,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中沒有的。因此敢於創新就成為推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不可少的方法。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多次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點風險,辦什麼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説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麼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麼認為。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他還舉例説:“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第三,要政治、經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一方面強調經濟發展是硬道理,要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另一方面,也不斷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代替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他強調説:“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手軟不得。”“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二屆六中全會我提出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還要搞二十年,現在看起來還不止二十年。”“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

  第四,關於方法論問題,鄧小平提出要反對形式主義和本本主義。他總結説:“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鄧小平從方法論的角度對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是黨和國家的一筆寶貴財富,對以後中央領導集體的治黨理政、推進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借鑒作用。

  (本文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中共黨史研究》授權中國共産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