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轉折時期的關鍵推動——鄧小平南方談話意義再認識

2014年08月11日 14:47: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抓住機遇,結束徘徊前進的發展局面

  1991年是“八五”計劃實施的第一年。這一年,宣佈治理整頓結束,改革也有新的進展,國民經濟增長幅度也有較大幅度的回升,但是,總的經濟形勢卻不能令人滿意。

  在制定1991年年度計劃時,根據1990年國民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5%、結構調整緩慢、經濟迴圈不暢、國有企業效益下降(全年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實現利稅比上年下降18.5%,企業虧損額增加一倍多)、財政困難加劇(收入增長緩慢,而支出增長較多,收支差額比計劃有所擴大)的情況,1991年的計劃也是偏于保守的:國民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總産值增長3.5%,工業總産值增長6%。

  但是,1991年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卻超過了原定計劃。1991年國民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其中農業為3%,工業為14.2%,第三産業為5.3%,鐵路貨運量為3.3%,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0.1%李鵬:《政府工作報告》(1992年3月20日);鄒家華:《關於199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1992年3月21日);《中國經濟年鑒(1992)》,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後來《中國統計年鑒(1995)》公佈的修正數字則如下:國民生産總值為8.2%,其中第一産業為2.4%,工業為13.8%,第三産業為5.5%。與此同時,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則進展出乎意料地好,當年進出口貨物總額13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5%;全年新簽訂利用外資協議金額1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6%,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全年旅遊外匯收入2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

  上述情況説明,第一,原訂計劃對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勢頭估計偏于保守,對國際環境的估計也過於嚴重,國民經濟和對外開放已經出現較快回升,尤其是1991年第四季度,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有利時機,重新考慮加快發展的問題。第二,國民經濟遇到的困難説明,還必須加大改革的力度,加速國營企業改革,調動各种經濟成分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改掉計劃經濟的弊病。

  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非常擔心中國喪失快速發展的時機,他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他還進一步論述了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對於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説,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麼平平靜靜、穩穩噹噹。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當,造成誤解,就會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結果是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鄧小平還根據國內外的經驗指出:“從我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來看,經濟發展隔幾年上一個臺階,是能夠辦得到的。”“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若干高速發展階段。日本、南朝鮮、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是如此。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5-377頁。)

  鄧小平的上述談話,立即得到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擁護,並很快得到落實。隨後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指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快發展。如果我國經濟發展慢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會遇到極大困難。所以,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十四大報告提出:“90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原定為國民生産總值平均每年增長6%,現在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情況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據初步測算,增長8%至9%是可能的,我們應該向這個目標前進。在提高品質、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這樣的發展速度,到本世紀末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國民生産總值將超過原定比1980年翻兩番的要求。”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屆二中全會根據十四大精神,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調整“八五”計劃若干指標的建議》,將“八五”期間國民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由原計劃的6%調整為8%至9%。而實踐的結果,上述新指標仍然被超過了,國民經濟總産值年均增長達到12%,而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增長速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