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  >   走進新疆  >   正文

探索的足跡: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總鑰匙

2014年07月03日 11:14:00 來源:新疆經濟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實踐的碩果:

  堅持科學發展 不斷提升發展速度和品質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四年來,天山南北呈現出令人振奮的歷史性變化,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數據雖然枯燥,但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2009年至2013年,全疆生産總值由4277億元增長到8510億元,年均增長11.5%;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19942元增加到37847元,與全國的差距逐步縮小;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由389億元增長到1128億元,是原來的近三倍,年均增長30.5%,增速在全國的位次由第31位上升到第4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2827億元增長到8148億元,是2009年的2.8倍,年均增長30.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2258元增加到19982元,年均增長13%;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3883元增加到7394元,年均增長17.5%。包括以上各項在內的多項指標增速持續居全國前列。

  四年來,新疆堅持把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推動力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把新疆建設成為國家大型油氣生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的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水準、高效益,科學佈局事關新疆跨越式發展的重大産業和項目,佔領技術、市場的制高點,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産業,加快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新疆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非石油工業的比重由38%提高到56%,改變了多年來石油工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南疆三地州同全疆的發展差距、農牧民收入同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新疆同全國的差距均得到縮小。

  四年來,新疆堅持走節水、高産、優質、高效、安全的農牧業現代化道路,著力培育壯大糧食、棉花、瓜果、畜牧、設施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六大産業體系。現代農牧業産業基地、加工轉化、市場開拓、科技支撐四大能力建設快速提升。

  自治區黨委牢固樹立現代城市發展理念,按照“以人為本、規劃先行、城鄉統籌、佈局合理、集約高效、特色鮮明”的原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力爭到2015年城鎮化水準達到48%。編制完成自治區、地州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市總體規劃,制定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行動計劃,著力構建以烏昌都市區為核心、以南北疆鐵路及鄰近主要公路幹線為軸的多組群城鎮化發展格局,加快烏魯木齊、喀什、伊寧、庫爾勒等重點城市建設,培育一批區域中心城市;構建充滿活力、就業容量大、社會功能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疆經濟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