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吳晶妹: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015年01月15日 11:4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國誠信文化源遠流長,很多信用經典名句與故事家喻戶曉。語意一致,表達不同。在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初期,有人把“信用”一詞界定在了英文“credit”即“信用借貸”這個語義上,旨在強調信用交易,以此和美國信用交易及其相關徵信活動對應。這是狹義的信用,只表達了漢語中人們常用的信用概念中的一部分語義。

   一、對誠信與信用的認識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一種道德規範和行為原則,是在社會交往與經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基本精神。誠實精神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與經濟交易活動具體落實與表現。誠實精神反映誠信基礎素質,通過具體的信用交易及記錄表達。一個人或企業表現其基礎素質的誠信度、在社會活動中的合規度、在經濟交易中的踐約度綜合形成其信用資本。信用資本是一種資源與財富,市場按信用資本決定交易,社會按信用資本決定信任程度與發展機會。誠信是人類文明與進步及發達程度的標誌。誠信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追求與國際準則。

   信用是對誠信精神與原則的廣泛應用,涉及社會活動與經濟活動兩個層面。在社會活動中,信用主要表達主體遵守誠信原則,獲取他人信任。信任構成整個社會運作的信用環境,是建立與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在經濟活動中,信用主要表達主體遵守誠信精神,守諾踐約。守諾踐約是市場經濟運作的基礎。

   “誠信”與“信用”這兩個詞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廣大公眾融合應用,使用語境不同,但語義基本一致。任何把這兩個概念統一或割裂使用甚至對立的想法都是不對的,也無法操作。人們會循著習慣和自己的理解使用。

   二、對美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認識

   有人認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搞數據庫,搞信用資訊系統或平臺,仿佛不搞這些“硬”的,就不“高大上”,就沒實幹。這的確是對的,但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數據庫、系統、平臺能夠存在並運作的前提是什麼?是全社會對誠信精神的共同追求。常有人舉例美國,説美國的信用體系就是靠徵信、靠數據庫與信用資訊系統,不涉及誠信這事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美國的徵信是市場化的,有需求就有供給,記錄和表達信用的相關徵信活動涉及面很廣,大大小小的機構及數據庫非常多。與經濟交易活動特別是與金融信貸活動相關的徵信機構確實很強大,在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已經被我們大家所熟悉,在此不贅述。

   但是,還有一些機構的非金融、非經濟的徵信活動也很活躍,可能我們就不了解了。例如,有的機構專門記錄個人與職業相關的信用行為,並形成僱主報告,這是個人信用報告的一種。這種調查與報告活動其實就是和我們誠信語義範疇相關的,旨在刻畫當事人誠信意識及具體行為,而不是信用交易活動。再如,有的調查機構專門徵集參加公益活動的人或機構的情況,記錄具體工作時間、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或金額,供所需要的人們查詢,在必要的時候,如做公益活動的人發生了經濟糾紛或有刑事責任時,可以憑此記錄折抵。

   雖然美國很多著名徵信機構的信用報告風格不盡相同,但主要內容基本一致,大體上都至少包含四大部分:身份識別資訊,誠信品格及行為記錄,信用交易記錄,法院判案資訊。誠信是信用報告的靈魂。

   美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不像我國這樣由政府頂層設計、直接倡導、具體推動、快速發展,它是市場化並歷經近170年慢慢發展起來的,但是服務於社會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路徑不同、方式不同,內容與趨勢大體是一致的。在美國,誠信精神已落實並具體化到各種信用記錄上,誠信道德水準與基本素質可以用各種各樣的信用記錄表達。信用報告以誠信為基礎,其主要內容不僅涉及經濟,更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誠信與信用高度融合,市場、社會及政策對此都沒有刻意分割。

   三、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認識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遵從的基礎與美國是一樣的,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即誠信精神。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欲達到的功能和作用與美國也是一樣的,都是為經濟活動與社會治理服務。

   首先,社會信用體系為市場經濟建設服務。在市場經濟中,經濟關係往往表現為信用關係,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在誠信原則基礎之上的信用交易。信用交易日益普遍,信用關係越來越成為主要的社會關係。市場經濟就是建立在信用交易與信用關係基礎上的經濟,是以信用為紐帶進行生産、交換、分配、消費的經濟形式。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

   同時,社會信用體系為提升社會治理服務。市場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要求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與行為原則和經濟活動的交易規則必須緊密融合、高度統一。在我國經濟體制轉型與社會運作方式變革中,誠信缺失比較嚴重,不講信用的行為比比皆是,社會呼喚誠信,追溯民族文化中的誠信精神與意識,廣大公眾迫切需要加強誠信建設,改善社會交往信任關係,改善經濟活動所需要的社會信用環境。

   正是傾聽了廣大公眾的呼喚,順應社會發展需求與趨勢,我國從誠信建設角度入手開展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宣傳與確立誠信原則,並且以誠信原則為本建立市場經濟的各種交易規則,開展各種交易活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為我國市場經濟繁榮與社會秩序穩定保駕護航。

   毫無疑問,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中,誠信建設一直髮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從誠信精神角度切入,有利於統一思想,取得廣泛共識,有利於加快推進一些實際工作。

   現在,誠信精神已經是共識,但是作為誠信精神廣泛應用的“信用”,人們還是有些困惑,到底怎樣就算講信用了吶?哪些行為算不講信用呢?信用的規則與底線是什麼?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從法律上、從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管理政策上、從行業組織的自律規定與慣例上、從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上,把這些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信用規則都明確下來,然後大家都按著這些信用規則去做,做得好就獎勵,做得不好就懲戒。我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把誠信精神原則與社會方方面面的生活與實務工作結合,使誠信精神生活化、工作化,使信用規則可操作、可實施。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誠信精神作為共識基礎,才可長期支撐並持續推進下去。信用規則明確並可據此實現對企業與個人信用行為的記錄,信用建設才真正落到實處併發揮作用。

   講誠信應該成為我們信仰的一部分。講信用應該是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準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