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社會信用體系將被網際網路改變

2015年01月13日 14:27:00 來源:中國資訊産業網-人民郵電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以後,看你還敢用打車軟體叫車後爽約不?看你還敢簽收網上賒購的物品後貨錢卻一拖再拖不?看你還敢在朋友圈賣假貨不?不久的將來,類似的不良記錄也許會影響你的房貸、相親、求職等人生大事,因為網際網路即將改變社會信用體系。

  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征信、北京華道徵信等國內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這標誌著8家機構將獲得央行的個人徵信業務牌照,也標誌著個人徵信正式向網際網路公司開放。個人徵信市場化破冰,網際網路成為徵信新元素。

  個人網際網路信用

  將被詳細記錄

  此前,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僅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一家。根據央行徵信系統提供的資訊,截至2014年10月底,央行徵信系統已經覆蓋了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目前個人信用記錄主要儲存在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資訊記錄是以銀行信貸交易資訊為主,如助學貸款、車貸、房貸以及信用卡還款記錄等。收錄的其他個人信用資訊包括:個人的基本資訊,如姓名、出生地、職業、收入、學歷以及住址等;消費資訊,如商場和網路的消費資訊,頻次檔次等;社會公共資訊,如法院經濟類判決、偷稅漏稅,公交地鐵逃票等記錄。

  如今,個人徵信系統放開,8家草根徵信市場主體的加入會帶來哪些不同?以阿裏騰訊兩家為例,購物、吃飯、打車、住店、娛樂、交水電費都有可能用到阿裏騰訊的網路服務,幾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過程中的行為是否誠信都將有據可查。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説:“網際網路發展給個人徵信行業帶來了跳躍式的發展。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的行為變成24小時可記錄。”

  在網際網路金融和金融網際網路化融合發展的當下,大數據的記錄將更加詳實,進而被作為個人經濟行為是否足夠守信的參考。這些誠信記錄,關係到今後的生活便利,不僅止步于會被拉入打車軟體黑名單,極端情況下還可能“無信寸步難行”。

  “民間信用報告”

  將影響生活

  以往,違法違規成本低導致失信行為何等“任性”,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和順利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引入網際網路因素,使資訊網路迅速覆蓋全體公民,“民間信用報告”在生活中將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個人信用越來越透明,失信成本將增加,守信則可獲益。

  隨著個人信用的應用場景日趨豐富,守信將會帶來諸多便利。信用就是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其本身就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不用立即付款就可獲取資金、物資、服務的能力。如果租車服務公司使用徵信機構的信用資訊,那麼信用評分高的人也許可以免去押金。螞蟻金服已經推出微貸業務,根據用戶在其平臺上芝麻信用收集的消費者數據,給與其授信,用戶申請貸款時無需擔保和抵押。良好信用甚至可以實現虛擬信用卡的功能,例如通過“京東白條”以及天貓分期可以享受賒賬消費。

  反之,個人屢屢失信帶來的風險不僅讓別人揪心,本人信用存在“污點”,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自身生活。如某市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在查詢個人信用記錄時,被發現在近三年的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中還有七次信用逾期記錄未排除,因而申請被拒。在排除風險後,他的公積金貸款額度被下調了20%。個人信貸將和生活的諸多方面掛鉤,因為網際網路的信用評級,一些被忽略的日常小事的失信甚至可能影響到信用貸款,辦理一些金融業務時也可能無法享受銀行的優待。

  個人徵信系統的建立和發展正督促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促進全民提高信用意識,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

  個人徵信中的

  隱私權保護

  個人徵信市場化意味著允許依法設立的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對個人信用資訊進行採集和加工,然後依法向合法的資訊查詢人提供個人信用歷史記錄。與企業徵信不同的是,個人信用資訊的開放和使用直接牽涉到個人隱私問題。有人擔心網際網路大數據系統是否會洩露個人隱私,因此徵信體系的資訊採集和加工等操作層面需要更加詳盡的約束和規定。

  目前,現有的《徵信業管理條例》的第十三條規定,“採集個人資訊應當經資訊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採集。資訊提供者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資訊,應當事先告知資訊主體本人。”同時,第十四條詳細規定了禁止徵信機構採集個人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産資訊和納稅數額資訊。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資訊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打個比方,市民還款逾期後,只要將欠款全部還清,5年後這條逾期記錄就會從個人信用報告中刪除,以後市民再申請貸款或者信用卡將不受影響,防止“污點”一直存在而“破罐子破摔”。徵信機構若出現資訊洩露,損害資訊主體合法權益時,央行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採取相應監管措施。

  隨著個人徵信放開,監管部門或將出臺更為詳盡的細則約束徵信企業做好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權等多方面的資訊安全。

  網際網路即將改變社會信用體系,請愛惜自己的誠信羽毛,不要等到失去以後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資訊産業網-人民郵電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