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誠信建設不止于紅黑榜披露

2014年12月17日 15:15:00 來源:佛山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企業誠信與否,不僅關乎自身規模擴張和長遠發展,還關係到城市的對外形象、信用口碑。

  在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企業是主力軍之一。企業誠信與否,不僅關乎自身規模擴張和長遠發展,還關係到城市的對外形象、信用口碑。

  我市公佈一批踐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或存在失信行為的企業(個人)名單,有的企業和個人因在執行法律義務、環保上的失信行為,被列入“黑名單”;有些企業單位則榮登“紅名單”。

  誠信屬個體道德範疇,個人或企業誠信與否,多是通過與其直接接觸或交易獲悉。此次開誠佈公地發佈“紅黑名單”,以“第三方”形式明確告知大眾,哪些企業守信,哪些企業失信,則為可能與其交易的個人或企業,增加了底氣或預防了風險,降低了考察了解企業的時間、資金等成本。

  對企業而言,榮登“紅名單”,于無形中獲得了免費傳播企業美譽度的機會,由政府公佈無疑增強了公信力。而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很可能因信譽不佳而直接導致經營活動減少或效益降低。一紅一黑的鮮明比照,是對誠信與否的直接褒揚或懲戒,對企業經營效益會産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中,部分是由於環保信用不到位。談及企業誠信時,我們往往較多關注其産品品質或經營規範方面。本次將環保信用納入評選標準,或許是由於企業環保整改難以到位,或許是因其一而再再而三地觸及環保紅線。這種不再僅僅關注企業生産交易誠信,而著眼環保信用,傳遞出更加注重企業生態環保的信號和趨向,是對企業環保的警示約束,也更符合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新常態要求。

  在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企業是主力軍之一。企業誠信與否,不僅關乎自身規模擴張和長遠發展,還關係到城市的對外形象、信用口碑。食品安全問題、“老賴”現象等的層出不窮,正説明靠企業和個人“自律”規約誠信何其乏力,依靠誠信“紅黑名單”這樣的外力進行“他律”,實有必要。

  誠信“紅黑名單”既出,或許更需關注的並非哪家企業上了哪個榜,而是上“紅名單”的企業是否名副其實、能否持之以恒,上“黑名單”的企業能否以此為戒、摘掉黑帽。市場規律自然會依此做出賞罰,但很大程度上,這仍只是一種自律式的規約。若是那些環保信用“黑名單”企業依舊我行我素,逐利至上無視環保惡名,認為再上一次“黑名單”也無關緊要,這就無法企及誠信名單推出的初衷。

  既然推出誠信名單,旨在完善誠信體系、誠信制度化建設,就不能僅止于名單公佈,否則這一舉措的效力或許會難盡人意。雖然在名單公佈時,同時指明瞭對環保失信企業將嚴管,但監管一事,並非公佈名單的某單一部門的職責,它很可能涉及多部門聯合執法,需加強協調合作。

  而且,如何嚴管、如何整治、公眾如何獲悉改進的結果,或許還需要更詳細的説明和執行流程。由此,“紅黑名單”才真正具有效力和威懾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佛山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