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信用知識  >   正文

誠信管理體系基本知識

2014年12月18日 14:14:00 來源:www.cecrec.com 字號:       轉發 列印

  誠信:從《辭海》以及有關文獻上我們知道,誠,即真誠,有一説一;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説到做到。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不誑無欺,守諾踐約。通俗地表述就是實實在在做人,規規矩矩辦事。誠信無欺,構成為人處事的根本道德標準。

  從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等“八榮八恥”道德榮辱觀中,對“誠信友愛”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誠信就是誠實守信。

  信用:按照GB/T22117-2008《信用 基本術語》中的解釋:建立在信任基礎上,不用立即付款或擔保就可獲得資金、物資或服務的能力,這種能力以在約定期限內償還的承諾為條件。

  可見GB/T22117-2008《信用 基本術語》中的含義基本局限在金融經濟領域,是一種借貸“能力”;

  在國際有關標準例如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的ICCO26001:2008標準中的“credit”解釋“誠信”為:組織運作活動中,對承諾的履行與可信度的依存關係,包括了顧客、供方、相關方以及與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誠信因素:一個組織的活動、産品或服務中能與誠信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這些要素直接影響著組織和個人誠信的誠信度,誠信度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

  重要誠信因素是對組織或個人誠信能夠産生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合同、廣告宣傳、承諾、環保措施與指標、安全健康與保護、公益慈善事業參與度等,法律法規、産品及行業標準、道德規範和慣例的遵守情況也同樣影響著組織的誠信形象。

   誠信管理體系: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組織管理體系的一部分,用來制定和實施誠信方針,並管理其誠信因素。

  誠信管理體系是用來建設誠信方針和目標的,並進而實現這些目標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要素的集合。誠信管理體系涉及組織結構、誠信體系策劃、職責、慣例、程式、過程和資源。

  誠信績效:組織對其誠信因素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測量結果一般是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報告文件。

  在誠信管理體系條件下,可對照組織的誠信方針、誠信目標、誠信指標及其他誠信績效要求的結果進行測量。

  誠信管理體系的特點:

  1、廣泛適用性:公用要素的框架式結構符合我國現狀,給企事業單位進行補充和完善自己的誠信管理目標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2、較強操作性:誠信管理體系的實施和運作注重實際操作性,預防為主的先進管理模式能促進組織的規範化建設。誠信管理體系的現狀

  一、“誠信缺失”現狀與危害

  (1)誠信缺失現狀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文化和科學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提高。然而,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打造和諧社會的道路上,依然存在著不可回避的問題,存在著嚴重不和諧的聲音——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礦難事故、商業賄賂、作假行騙、虛假政績、行業潛規則等問題,這些現象反映出社會誠信缺失現象比較嚴重。

  (2)失信的危害

  誠信缺失增加經濟交易成本

  早在2006年海南省政府領導在紀念《仲裁法》實施十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曾引用國家工商部門不完全統計數據時稱“目前,我國每年簽訂合同40億份,標的140萬億元人民幣,平均合同履行率只佔50%。每年因逃廢債務造成經濟損失達1,800億元人民幣,因假冒偽劣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在2000億元人民幣,因三角債和現金交易增加的財務費用約2000億元人民幣,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今年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會認為近幾年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正在成上升趨勢,失信性質也較為嚴重,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比前兩年的空殼奶粉事件嚴重得多。

  誠信缺失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阻礙市場化進程

  市場經濟混亂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從揭露出來的騙稅、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建築領域招投標弄虛作假和金融領域發生的大案要案來看,嚴重的誠信問題開始觸犯法律,其性質之惡劣也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只有誠信管理作為一种經濟資本在最大程度上參與經濟運作,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才有可能建立、健全。

  誠信缺失影響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準確性

  誠信缺失使宏觀調控政策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是正常的市場信號,如統計數據、經濟資訊,社會普查等,它們的真實性是宏觀調控決策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如果市場信號扭曲、數據虛假、資訊失真,這必然會使政府宏觀政策的制定有所偏失,效果大打折扣,難以達到預期的母的。

  誠信缺失,導致“中國製造”品牌受損,不利於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僅僅是嬰幼兒奶粉事件就涉及到國內多家知名乳製品企業,對中國乳製品行業乃至整個食品行業産生了重大衝擊,國內乳企面臨空前信任危機,國産乳製品出口受阻,二國外乳製品企業在中國將佔據更大的優勢,民族品牌遭受巨大打擊。

  其他産品也是一樣,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在外貿上,我國每年因為誠信缺失二造成的經濟損失約達六千億人民幣。

  誠信缺失增加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約束道德規範制度的缺失,大大降低了失信成本,加劇了社會道德風險,助長了社會不公。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誠信管理體系行不成體系,失信之風繼續盛行,老百姓對社會如果沒有了信任感、安全感,將不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

  與人民生活聯繫緊密的誠信缺失問題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往往是産品品質安全,特別是食品藥品品質安全,如果解決不好,造成的危害將是巨大的。正如前不久在中央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如果增長粗放和産品品質不高的問題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決,總有一天會引發系統性風險,甚至會引發信用危機和社會動蕩,反過來會影響發展進程。”

  二、 誠信管理體系的政策要求

  解決誠信缺失,避免危機的發生,對我國的管理現狀來説,存在著歷史的必然要求和現實社會的迫切需要。

  從2004年到2007年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相繼出臺了114個文件在大力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幾乎所有的省市甚至縣政府都成立了誠信管理部門,有些政府監管部門還安排了專項費用。推廣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傳承中華文明,加大懲戒失信力度已成為大勢所趨。

  關於誠信體系建設,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200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向政府機關提出了“提升公務員隊伍素質,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要求。

  200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市場秩序不規範,市場監管和執行不到位,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産重大損失,教訓十分深刻”。

  加快産品品質誠信體系建設,是國務院“三定”規定賦予質檢總局的重要職責,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在2008年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部署中都提出了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確保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為了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精神,增強企業誠信意識,加大品質誠信監管力度,國家質檢總局今年3月6日再次發文國質檢質(2009)81號《關於全國質檢系統開展“品質和安全年”活動的通知》,在《全國質檢系統“品質和安全年”活動方案》中規定了具體措施要求“加快品質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規範的企業品質信用評價制度、産品品質信用記錄發佈制度和品質違法違規企業” ˋ黑名單ˊ制度”,“嚴厲懲處失信行為”。

  針對乳製品行業的安全事故,2008年10月6日國務院頒布了《乳品品質安全監督管理條例》,2008年10月2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文《關於印發乳製品行業整頓和規範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消費【2008】259號)要求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和誠信體系,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誠信體系。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奶業整頓和振興綱要》,針對兩個法規性文件,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以及各地方局加大了對乳製品企業的管理力度,開始推行HACCP和GMP認證,同時要求企業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實施分類管理。各有關部委和管理部門也要求企業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確保食品安全。比如2008年11月2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表示,要加快建立乳製品生産者誠信體系,以加強乳製品生産者誠信為核心,培養乳製品生産者誠信意識,規範乳製品生産者生産經營行為,改善乳製品行業誠信環境,中國奶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魏克佳也表示這是國家對行業科學發展和誠信經營進行規範和引導的重要法規。有利於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和機制建設,規範行業行為,維護行業秩序,創造奶業誠信經營的環境,不斷提高行業總體發展水準,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今年3月11日《乳製品行業整頓和規範工作方案》中也作出要求“建立乳製品生産企業社會責任和誠信體系,提高從業人員道德和品質、法律意識,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即將在今年6月1日實施之際,站在國家長治久安的利益角度,站在中國誠信管理現狀,氣動中國誠信管理戰略,採用誠信管理體系是解決中國當前包括乳製品在內食品安全、生産安全問題。謀求社會穩定、經濟快速增長、反腐倡廉、文明傳承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確保HACCP和GMP兩個標準規範落實的重要保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俊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俊偉

原稿件來源:www.cecrec.com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