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綜述:兩岸四地相約烏鎮 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2015年12月18日 22: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18日烏鎮訊  (記者 扶海濤)冬至將近,身處江南已能感到絲絲寒意,但烏鎮西柵景區內卻是“冬景似春華”,來自海內外的客人正聚集在這裡,讓這個江南小鎮變的熱鬧非凡,宛如旅遊旺季提前到來。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隆重召開,與一年前的首屆論壇一樣,這裡因網際網路而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成為中外網際網路業界大咖的寵兒。

  作為首次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設立的分論壇,“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聚集了來自兩岸四地的業界精英,他們首次相約烏鎮,共商兩岸四地網際網路發展大計,探索互聯互通新機制,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大陸經濟地位日益提升,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這些都為海峽兩岸建立共同的經濟生活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首先體現在以網際網路為技術支撐的兩岸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中。

  “發展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大有可為。”國務院臺辦副主任李亞飛這樣評價兩岸電商發展的前景。隨著淘寶、支付寶進入臺灣,大陸民眾熱衷於在網上購買臺灣商品,兩岸跨境電商的發展為兩岸建立共同的經濟生活圈搭建了網際網路這個最重要的平臺。

  正如大陸電商巨頭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網際網路大會上所言,“我們説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是一家人,但是如果一家人在衣食住行有很大差別的,沒有溝通和交流的話,那麼這一家人註定還是有問題的。”

  他的京東集團今年直接從臺灣進貨20多個億,若包括臺灣的品牌,將近有100億。一旦該公司計劃于明年年底前建立的大陸冷鏈網路成型,“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生鮮的貿易額會大幅度提升。”屆時,大陸普通民眾通過網路購買臺灣新鮮優質的冷藏食品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與此同時,臺灣也在加緊發展兩岸跨境電商,欲迎頭趕上。臺灣銀行暨臺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網際網路大會上透露,臺灣銀行業界正在構建銀行平臺,與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對接,進一步發展電子支付,助推兩岸跨境電商發展。

  未來,大陸赴臺遊客將可以像在大陸一樣,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手段去臺灣商店消費;臺灣民眾也將更為便利地光顧大陸的電商平臺。網際網路讓兩岸民眾的消費方式不斷拉近,將有助於建立兩岸共同的經濟生活圈。

  海峽兩岸的融合,不僅僅是經濟的融,更是兩岸民眾心靈的融合。當下,網際網路已融入兩岸普通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兩岸網路空間的融合顯的更為重要。

  “對於‘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華同胞共同秉持的心願來説,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在網路空間的融合還遠遠不夠。”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在該論壇上道出了當前兩岸四地網路空間的現實。

  在兩岸網路空間如何實現國務院臺辦副主任李亞飛所期待的“講好‘兩岸故事’,營造兩岸民眾的‘共同話語圈’,構建有特色的兩岸青年‘朋友圈’”,新媒體可以説任重而道遠。

  這次論壇上發佈的《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倡議》提出,“我們將自覺擔當媒體責任,傳播天下華人同源共祖、血脈相承的正能量,推動區域內社會和諧發展,增進相互理解和友愛。”這也正是兩岸網際網路業界為建立兩岸四地網路空間融合所發出的最強聲音。

  “用網際網路串起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的聲音,就可以讓我們中國人真正的想法和立場,更容易、也更快被全世界認知。”臺灣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更是將兩岸網路空間的融合提升到國際的高度,期待兩岸四地在國際網路空間,共同傳遞中國人的聲音。

  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 共用共治——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同氣連枝,血脈相連,語言相通,正如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志民所言,“全球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由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組成。海峽兩岸和港、澳應當共同構建中華民族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並推動全球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烏鎮,這個江南小鎮為世界“互聯互通、共用共治”提出了中國的方案,也為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了新的探索。相信,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日益深入兩岸民心,兩岸共同的經濟生活圈逐步建立,兩岸網路空間的不斷融合,海峽兩岸“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的願景必將實現,海峽兩岸必將成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