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黨朝勝:“習馬會”讓兩岸和平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15年11月10日 15:43: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5年11月7日,在臺海分離66年之後,在舉世矚目中,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手終于緊緊握在一起!隨後,習馬二人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包括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加強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共謀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等。這些意見,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必讓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越走越寬闊。

  首先,共同重申“九二共識”,為兩岸關係“定錨”。

  兩岸關係能在7年之前走上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關鍵在于雙方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有深化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這是兩岸關係之錨,錨定了才能任憑風波起,穩坐釣魚船。反之,否認“九二共識”,反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就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在首次兩岸領導人會面中,不僅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馬英九更以大篇幅回顧“九二共識”歷史,發出“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的呼吁。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介紹雙方閉門會談的情況時還稱,習近平重申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希望臺灣各黨派、團體堅持“九二共識”,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人民絕不認同。馬英九則重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不是“一中一臺”,不是“臺灣獨立”。

  可以說,兩岸領導人面對面重申這一共同政治基礎,是雙方對“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要性的再次確認,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也更具權威性,對兩岸未來的穩定發展更具重要意義。

  其次,共同重申和平發展道路,為兩岸關係“指向”。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節點,正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兩岸關係風風雨雨的66年一再證明,兩岸之間要和平不要對抗、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和解不要分歧、要尊重不要敵視,“臺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定。

  在習馬發表的公開講話中,習近平充分肯定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讓臺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關係成果豐碩,兩岸同胞生活和平安寧;馬英九以具體數據和實實在在的事例證明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正確性,並表達繼續和平發展道路的具體意願。在閉門會談中,習馬兩人又對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有高度共識,並在一些具體問題有良好互動,包括加強交流對話、增進政治互信、通過平等協商積極探討推動解決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各種難題,同時管控好矛盾和分歧,設立兩岸熱線等,並一致表達相互尊重兩岸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意向。

  總之,兩岸領導人在兩岸關係處于重要節點時刻所舉行的這次關鍵性對話,為兩岸關係指明了方向。廣大臺灣同胞認為,“習馬會”讓他們吃了“定心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再次,共同重申加強交流合作,讓和平發展“接地”。

  任何政策選擇都必須“以民為本”“以人民利益為依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乎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與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也是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因此,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實現兩岸互利雙贏,任何時候都不應受到幹擾。

  在此次兩岸領導人歷史性的會面中,習近平強調,他與馬英九兩人坐在一起,就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子孫後代共享美好未來。馬英九也表示,要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並希望目前兩岸尚未結案的議題,例如貨貿協議、兩會互設機構、陸客中轉等,應盡速處理,以創造兩岸雙贏。馬還強調,此次會面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單方之利,而是為了後代子孫的幸福。此外,雙方在閉門會談時也談及攸關臺灣前途與臺胞切身利益的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等問題,並形成積極共識。

  因此,兩岸領導人重申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讓這次歷史性會面更“接地氣”,更受民眾擁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就更具民意基礎,更有可持續性。

  其四,強調同謀民族偉大復興,讓和平發展“通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現代以來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夙願。振興中華需要兩岸同胞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同心協力,團結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此次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時,習近平強調,海峽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雙方應該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選擇;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奮鬥,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馬英九也提議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並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于振興中華。

  兩岸領導人的講話,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共同目標,即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共求振興中華,同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也讓這次會面的意義得到升華,即“習馬會”不是為了一己一黨一方之利,而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共同遠大理想。民族理想高于天。

  總之,這次“習馬會”所取得的成果,完全可用“定錨”“指向”“接地”“通天”八個字來形容。有了這八個字,就可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當然,“習馬會”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更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並能共同為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作者係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黨朝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法制日報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