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解局:“習馬會”的玄機

2015年11月04日 16:41:00 來源:俠客島”(xiake_island)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夜裏,島叔接到總鑽風獨孤九段一條言簡意賅的微信“粗大事了!”後面跟著一條來自臺灣媒體的消息:習馬會7日新加坡登場

  説實話,島叔很吃驚,跑了多年臺灣口,這麼大的消息事先竟沒得到風聲。今天上午,各大網站已被這條新聞刷了頻,跟同行們聊了聊,不少老記者的感受跟我差不多,“一切來得太突然了”。

  習馬會其實已經傳了好幾年。習總書記上任之初,臺灣島內就開始熱議習馬會的可能性。馬英九2013年曾公開表態:“不管以中華民國總統或國民黨主席身份,沒有將馬習會排除。”2014年,馬又表示願意去北京參加亞太經合會,但最終未能成行,國臺辦對此解釋:“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

  所以,習馬會不是説走就走那麼簡單,除了雙方都得有足夠誠意,還要有合適的時間、地點和身份,缺一不可。最後一項尤其難拿,因為一個稱呼,就關係到兩岸如何相互定位的問題,可説是兩岸關係中最敏感的節點所在。現在馬英九任期都快結束了,大家都以為習馬會不可能的時候,它卻發生了。

  身份

  不消説,這一切要發生在難題已解決的前提下。先説身份的問題,今天一大早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出面説明,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是經雙方商定的。

  以此身份,創造歷史。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此前,兩岸官方要對話,都得經過“轉机站”,先是得帶上海協會和海基會這兩個民間組織的“白手套”,2005年以後有了國共黨對黨交流平臺。到2014年,國臺辦主任和陸委會主委才首次面對面,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才有了直通渠道。馬英九之前表示願以黨主席身份與習近平會面,也是考慮到以兩岸領導人身份會面的難度太大。現在,大陸直接宣佈以兩岸領導人身份會面,可謂處大事不拘小節,拿出了應有的氣度與魄力。當然,習馬真正見面的時候還是得互稱“先生”,這個稱呼的好處,在於大家遵守了“擱置爭議,對等尊嚴”的原則。

  地點

  再説地點,為什麼是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曾多次擔任兩岸“中間人”,兩岸領導人此次能夠會面,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必不可缺,這裡面就有新加坡的功勞。1993年4月,在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基礎上,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有此歷史淵源,習馬選擇在新加坡會面,可謂順理成章。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不在北京?這麼説吧,如果馬英九直接來北京見習總書記,需要一個足夠強力的理由,不然他會被綠營的口水淹沒。

  島內親綠媒體昨天搶到習馬會消息後,迅速炒作馬英九將“偷偷摸摸”去新加坡,借出席李顯龍午宴和習近平“偶遇”,馬英九發言人隨後反駁,不是“偶遇”,而是正式會面。習近平去新加坡是國事訪問,馬英九去新加坡當然不可能只是為了吃個飯,而是直奔習馬會而去。從國臺辦主任今天對習馬會所作的詳細説明就可看出,此次會面不是什麼“偶遇”,而是一場大大方方的高層會面。

  張志軍介紹,兩岸領導人此次會面,將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等重大問題,以維護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會面結束後,兩岸領導人還將共進晚餐。也就是説,習馬之間可能會有一場相當長而深入的交談,具體會聊到些什麼,島叔也是相當期待。

  時間

  時間點,如前所説,這個時機比較出人意料。國民黨去年遭太陽花學運打擊之後,推動兩岸交流的力度大減,或者説,就算心有餘也已力有不逮。“大選”前3個月臨陣換候選人,更透露出某種大陸民眾並不樂見的兩岸路線基調。馬英九任期雖然還有半年多,但實質影響力已經大減。習馬會為什麼要在這時登場?

  首先,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臺灣2016“大選”在即,民進黨目前優勢明顯,未來如果民進黨上臺而繼續現在的“臺獨”路線,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為零,臺海關係甚至可能出現“基礎不老,地動山搖”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説,在這個節骨眼上,習馬會果斷開創兩岸領導人會面先河,是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時機。

  其次,馬英九執政這7年多,兩岸交流突飛猛進,雖然其中有不少美中不足之處,但總體而言兩岸和平發展大框架已經邸定,兩岸良性互動的模式已經建立,兩岸和則兩利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此時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對這段成績的肯定,可以對既有成果加以鞏固,防止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出現逆轉,也是給未來指出方向。

  最後,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將兩岸的互動升高到了最高層級,有助於解決目前尚待處理的問題,對兩岸和解制度化和增加政治互信都有幫助。所謂萬事開頭難,先例已然立此存照,將來只要時機合適,兩岸領導人再次互訪就會容易許多。

  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歷經風雨,跌宕起伏。從激烈軍事衝突,到長期尖銳政治對峙,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絕的堅冰。本世紀的前幾年,由於“臺獨”的挑釁,兩岸關係一度瀕臨危機。在兩岸關係緊張動蕩的時候,很難想像兩岸領導人能夠面對面坐在一起。習馬會是一座歷史里程碑,一個象徵,一個縮影,是兩岸關係史上亮麗濃重的一筆,也是為將來兩岸開啟新局埋下的伏筆。

  文/黑白自在

  注:本文已獨家授權海外網刊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與本島取得聯繫授權後,任何媒介轉載須註明來自微信號“俠客島”(xiake_island)與“海外網-俠客島專欄”,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曉康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曉康

原稿件來源:俠客島”(xiake_island)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