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抗戰老兵吳淞:我沒有錢,但我可以當兵(圖)

2015年06月25日 21: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12屆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記者採訪抗戰老兵吳淞

第12屆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記者採訪抗戰老兵吳淞。(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台灣網6月25日訊(記者 王怡然) 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的胸前沒有佩戴軍功章,而今的他一身僧衣,脖掛念珠,他的名字叫吳淞,出家法名釋來空,今年93歲。

  “我的普通話講得不好。”曾參加過常德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的吳淞老人面對簇擁在自己身邊的第12屆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的記者們,思路清晰,應答流利。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1938年,也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第二年,日軍攻佔武漢三鎮威逼長沙。當時的吳淞還是一名16歲的中學生,“那時長沙街頭到處都在宣傳抗日,有個標語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赴國難’,長沙很多學生都報名參軍,我想我沒有錢,但我可以當兵。”

  吳淞報名參軍成為在河西嶽麓山下駐防的稅警總團的一名通訊兵。1942年被保送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受訓。第二年秋軍校結業時,因稅警總團已改編為新一軍遠征印緬,吳淞不能再回原部隊,便奉調轄贛西、鄂南以及湖南的第九戰區兵站總監部參謀處任中尉科員,當時駐地在衡陽。

  1943年秋,為切斷通往川黔的陸上交通,日軍舉兵十萬餘人進犯常德,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部奉命保衛常德。吳淞當時所在部隊駐紮在衡山,為支援常德戰場,該部接到命令急赴常德援戰。

  眾所週知,常德會戰是中國抗戰史上一場異常慘烈的保衛戰。中國軍隊僅以8000余兵力,對抗日軍數萬人。

  “我還記得九團團長叫張惠民,他本來可以在指揮所用電話指揮戰鬥,但是他不顧危險,親自跑到陣地坐陣,當時日本鬼子的飛機飛得很低,我們都能看到駕駛員的臉,張惠民被敵人的飛機掃射,全身從頭到腳都中彈了,他就犧牲了。”老人説起張惠民的死亡仍然難掩悲憤之情。

  經歷過血雨腥風的吳淞老人而今身體仍然硬朗,生活尚能自理。1999年,他正式剃度出家,他説出家是為了超度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遇難者。(完)

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張惠民

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張惠民。(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第12屆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的記者和當地師生為73軍抗戰陣亡將士墓獻花

第12屆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的記者和當地師生為73軍抗戰陣亡將士墓獻花。(台灣網 王怡然 攝)

73軍抗戰陣亡將士墓

73軍抗戰陣亡將士墓。(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何建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何建峰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