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王建民:政治綁架經濟,臺灣衰落不可避免

2015年06月03日 09:0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大陸與韓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馬英九昨日對此表示,臺灣需提高警覺,不能夠再落後。

  中國臺灣與韓國均是大陸重要的貿易夥伴,而韓國與臺灣産業結構類似,是臺灣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然而,島內一直存在一種阻礙與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的社會思潮甚至政策導向。馬英九執政後,積極發展兩岸經貿關係,還提出“從大陸走向世界”的經濟發展道路思維。民進黨卻針鋒相對,黨主席蔡英文提出臺灣經濟發展路徑要“從世界走向大陸”的論調,主張先發展與其他經濟體的經濟整合,甚至將馬當局推動的兩岸經濟合作政策稱之為“傾中賣臺”“將臺灣鎖進大陸”。

  在“臺獨”與綠營勢力的這種政治思維之下,在臺灣經濟總體走向衰落的大背景下,海峽兩岸經濟整合受阻。韓國則抓住時機大力發展中韓經貿合作,中韓貿易迅速發展,2014年達到2740億美元,而同年海峽兩岸貿易尚未突破200億美元。同時,臺灣與韓國産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也出現“臺降韓升”的態勢。

  馬英九執政後,大力推動兩岸經濟整合,並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後續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臺灣經濟找到新出路。然而,“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爆發、綠營勢力對學運的配合及對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的阻撓,讓“服貿協議”在臺“立法院”審議受阻,而且達成“先立法、後審查”的共識,即在臺灣“立法院”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後再審查“服貿協議”以及其他協議。此一政治淩駕於經濟的共識,影響兩岸經濟整合進程,也影響到臺灣經濟的發展。

  如今臺灣的最大經濟競爭對手與大陸簽署一個高水準的FTA,特別有利於提高韓國産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與佔有率。可是在政治因素干擾下,“服貿協議”繼續躺在臺灣“立法院”睡大覺,未來兩岸後續經貿談判、協議簽署與落實也很不樂觀。關鍵在於,“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通過,兩岸任何協議不能簽署、審議與生效。即使未來通過,臺立法部門要從頭到尾參與,要一切公開透明(嚴重違背國際經貿談判事先公開的規則),還要事後審查與監督,這將成為套在兩岸協議上的一根繩索,將綁死海峽兩岸一切經濟協議甚至所有協議。這就是今天臺灣的政治現實。

  對此嚴峻之挑戰,臺灣企業界憂慮、著急,馬當局也高度重視,要積極應對,可是綠營反而持續大唱反調。赴美參訪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再表示,臺灣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要維持臺灣經濟的自主性,其實就是強調臺灣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大陸,否則臺灣就沒有獨立的可能性,這才是其反對的真正理由。然而,區域經濟整合是全球性趨勢,世界各經濟體都在積極爭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簽署雙邊或多邊FTA,而且沒有一個經濟體因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或簽署FTA就失去經濟的自主性。可以預期,臺灣依然走不出政治的泥潭,走不出政治對經濟的綁架,尤其是在民進黨有望新執政的形勢下,未來兩岸經濟合作將更加困難,臺灣經濟邊緣化將持續加深,經濟衰落之路不可避免。▲(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