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學者:臺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是“撥亂反正”

2014年02月13日 07:5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告審定通過高中語文、社會科課綱調整,其中歷史部分,對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時期的內容增加中立描述,被民進黨和部分民間團體要求“暫緩”或者“撤回”課綱。

  對此,參與歷史課綱修訂的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認為,此次微調遵守課綱修訂的各項程式及規定,僅是對被曲解的歷史的“撥亂反正”。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課程審議委員會在今年1月底通過高中語文、社會科課綱調整,其中包括“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被迫”2字等,被“臺獨派”批判是“去臺灣化”。

  王曉波介紹説,臺灣教科書實行“一綱多本”原則,也就是有一個統一的課綱,進行基本教課內容的規定,不同的出版社和編者則根據課綱進行教材的編寫。但是,課程審議委員會成員們發現,不少歷史教科書對日本對臺統治較為美化。

  “比如説,老版課綱規定,在教科書裏必須敘述‘慰安婦’這個概念,但因為沒有規範如何敘述,有些課本上甚至出現‘臺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所以我們才加以規範,要求加上‘被迫’兩個字。”王曉波説。

  長期研究、教授臺灣歷史的王曉波説,此次課綱微調增加了日本殖民政府對臺灣人民經濟與土地的侵害,多數貿易由日本商社壟斷等事實描述。臺灣民眾武裝抗日除原有的後壁林之役、霧社事件等,還增補了羅福星的事跡。他認為,此次微調課綱並不是“去臺灣化”,而是“去日本殖民化”。

  王曉波強調,微調課綱事實上是為臺灣歷史“撥亂反正”。增加臺灣居民參與革命、創建民國的貢獻,以及臺灣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等,都是尊重歷史,還給臺灣人應有的歷史地位,“把參加興中會、同盟會、協助惠州起義、參加‘三二九之役’、北伐、抗戰這些歷史事實還給臺灣人”。

  今年8月,臺灣將正式開始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此次教育主管部門進行高中課綱的微調,主要是便於初中與高中課本的銜接。數學、自然科課綱微調已于2013年完成,今年1月27日,課程審議會以表決的方式通過了語文、社會科調整案,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記者趙珺 何自力)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