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教科書微調 綠營跳腳

2014年02月11日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小學生在課堂上。(資料圖)

  民進黨在臺當政時期,修改了高中歷史教科書,不見了1912年至1949年時的臺灣,“臺灣消失了”。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經過幾年的研討,近日對高中歷史課綱進行了微調,卻遭到綠營抵制,質疑其“矮化”臺灣。島內學者表示,這次微調是把那段“消失的臺灣”補回來了,但還應再增加更多臺灣的內容。依據微調的新課綱編定用書,將從2015年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使用。

  歷史教科書微調了什麼

  據介紹,臺灣高中舊課綱把臺灣歷史用人為的方式進行切割,造成歷史邏輯的前後斷裂。例如從清朝到日本殖民統治之間,沒有提到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灣等;又如從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到“光復”後的臺灣,舊課綱沒有提及臺灣如何對日抗戰、中國3000萬軍民死亡等。現行臺灣高中的中國歷史課綱內容,極易造成明、清和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歷史都是“外國歷史”的印象。

  民進黨當政期間,把日據時期皇民化思想置入高中歷史教科書,“日據”被改稱“日治”;把鄭成功在臺稱為“鄭氏”統治臺灣;還把原來所稱的大陸改稱“中國”,以推行所謂“一邊一國”。

  新課綱不過是把上述的混亂重新撥正,把這些史實在教科書中呈現。比如對於慰安婦的描述,增加了“被迫”二字。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原本是臺灣民眾的普遍共識,“一個中國”一直是臺灣教科書中的正統論述,所謂“國家認同”問題本來也都不是問題。但隨著李登輝、陳水扁推行“去中國化”,把教科書中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對臺灣學生造成嚴重誤導。

  到底誰在“矮化臺灣”

  本次微調課綱小組召集人、臺灣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表示,這次課綱微調是堅持“憲法”、臺灣主體性兩大原則,現行法律在李、扁當政期間歷經7次修改,民進黨也參與其中,因此,這次課綱回歸是“合理、合法”。

  他還説:“我比那些‘臺獨’人士還更臺灣,怎麼可能讓課綱去臺灣化?”他表示,這次課綱微調不但未“去臺灣化”,還增加了許多臺灣的內容。比如微調後的課綱,將臺灣人參與興中會、同盟會、黃花崗之役、北伐、抗戰等都納入,更彰顯臺灣人在歷史中的重要性。

  他説,微調後的課綱,不但不會“矮化臺灣”,反而是“高化臺灣”,大家可以放心。如果“臺獨”人士不相信,他願意公開辯論,看看到底誰在“矮化臺灣”。

  另一位微調課綱委員、臺灣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謝大寧説,他們“依法”來調整課綱,卻被一些人説成“去臺灣化”,實在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指出,他檢視這波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主要是“去日本殖民化”,完全沒有“去臺灣化”,還更強調了臺灣人主體性。他舉例説,當年臺灣人抗日,日本人視為“土匪”、“盜匪”,但微調後的課綱,站在臺灣人的立場來看此問題,認為他們是義士。

  綠營執政縣市叫喊抵制

  民進黨中常會日前決議,由其執政的6個縣市將不配合歷史課綱調整。這6個縣市包括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雲林縣、嘉義縣、宜蘭縣。

  對此,臺“教育部”表示,教科書選用許可權是學校,不在縣市政府。臺灣多個學生團體組成聯盟,于2月7日到臺“教育部”前力挺調整歷史課綱,強調此舉是反對“臺獨”史觀的“撥亂反正”。

  臺教育主管部門的高中及高職教育組長李秀鳳在記者會上表示,行政部門必須依法行政,課綱公佈後,教科書必須依據最新課綱編寫,由“國教院”審定,學校再選用經過審定的教科書,而選書許可權在學校端,不在縣市政府。

  李秀鳳説,許多人爭議“中國大陸”這幾個字,可回頭來看,這次課綱的微調並非只有這幾個字,這部分是回到“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臺“教育部長”蔣偉寧近日出席全臺縣市教育局長會議時強調,這次課綱調整,絕對“合憲、合法、合程式”,歷史可以討論,但應該回歸事實。針對民進黨當政縣市宣佈拒用新課綱,蔣偉寧説,課綱調整已經完成編審,會透過程式公佈,這沒有所謂抵制問題,完全照程式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