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客家精神與臺胞抗日運動座談會在廣東蕉嶺舉行

2013年12月07日 13: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臺灣光復68週年之際,為緬懷臺胞抗日先烈,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廣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廣東省蕉嶺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客家精神與臺胞抗日運動”座談會,12月6日在臺胞之鄉蕉嶺縣隆重舉行。

  本次座談會是全國臺聯聯合有關單位主辦的“臺灣光復68週年紀念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邀請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的成員們重返祖籍地,到廣州、梅州、蕉嶺、上杭等地參觀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等抗日誌士的故居和活動場所,緬懷客家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跡及其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懷。

  廣東省蕉嶺縣是客家發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臺灣抗日英雄丘逢甲、羅福星的祖籍地,由丘逢甲之子丘念臺創建的臺胞抗日組織“東區服務隊”也曾在蕉嶺一帶活動。本次座談會特邀請了丘逢甲侄孫女丘秀芷、羅福星孫女羅秋昭、“東區服務隊”蕭道應之子蕭開平等臺灣抗日誌士後人,以及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臺灣歷史學者藍博洲等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客家精神與臺胞抗日運動”的主題展開研討。

  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在座談會上講話,他表示,在蕉嶺舉辦本次座談會,追憶並紀念眾多客家先賢及英烈的精神和英勇事跡,意義非凡。梁國揚指出,客家人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代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愛國愛鄉、吃苦耐勞、開拓進取、崇尚文化、溯本思源等讓人敬佩的客家精神。客家人是臺灣武裝抗日的重要力量,在護臺禦敵、捍衛祖國統一的鬥爭中,臺灣客家人始終是一支中堅力量,如誓死保衛臺灣的丘逢甲、劉永福、羅福星、姜紹祖、徐驤等都是客家人。客家人始終是祖國統一的堅強擁護者,針對日本殖民者實行的奴化教育,客家先賢以各種方式宣傳救亡圖存道理,啟發和鼓舞臺灣同胞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梁書記最後強調,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當下,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兩岸客家人也正在為此做著不懈努力,他們將繼承先輩們的精神,為實現祖國統一的宏圖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丘逢甲傳》的作者徐博東的父親,是丘念臺創建的臺胞抗日組織“東區服務隊”中的一員。徐博東還是推動丘逢甲、羅福星故居分別列入國家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要推手。他説,文化的交流與認同是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核心因素,文化和歷史的連結是增強兩岸同胞國家民族認同感的關鍵問題,兩岸進行文化和歷史連結,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是一個重要方面。蕉嶺是一個人口23萬人的小縣,為什麼出了這麼多在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抗日誌士?這是由於客家文化教育他們的子弟,從小就要愛國愛鄉。他建議,應該推動兩岸客家年輕人的交流。

  徐博東的發言,得到了與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們的共鳴。當年“東區服務隊”蕭道應之子蕭開平先生發言中説,客家人血液中流淌著愛國的DNA。丘逢甲後人丘昌其表示,今後要帶年輕學子來尋根謁祖,繼承客家先烈精神。

  在座談會上,丘逢甲侄孫女、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丘秀芷代表丘逢甲後人,向丘逢甲故居紀念館捐贈了10萬元人民幣;羅福星孫女羅秋昭向羅福星故居捐贈了2萬元人民幣。

  座談會後,蕉嶺縣政府還舉行了“抗日三英傑(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研究會的成立儀式,蕉嶺籍著名臺灣問題專家徐博東被聘為名譽會長。

  在12月5日和6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參訪團一行,還分別拜訪了蕉嶺“抗日三英傑”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故居,並出席謝晉元故居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福星故居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儀式。(台灣網記者 蕪同)

  資料連結: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蟄仙,又號倉海,臺灣彰化東勢角(今臺中縣東勢鎮)客家人,祖籍廣東鎮平(今梅州市蕉嶺縣)。《馬關條約》割臺,丘逢甲三次刺血上書朝廷,堅決反對割臺。在臺灣官民與妥協投降的清政府抗爭徹底絕望後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丘逢甲被推為義軍統領。他傾盡家産作為軍餉,組織義軍與日軍進行了殊死鬥爭。無奈義軍寡不敵眾,無法阻止臺灣被侵佔的命運。丘氏可謂一門忠烈,其兄丘先甲不惜賠上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與丘逢甲一起組織義軍,進行抗日活動;其子丘念臺亦是著名抗日將領,在抗日戰爭時期組織了著名的東區服務隊,為祖國抗戰鬥爭的勝利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羅福星(1886-1914),字東亞,號國權,祖籍廣東鎮平(今梅州市蕉嶺縣)。羅福星受辛亥革命鼓舞,由海外歸臺,從事抗日革命運動。他奔走呼號于臺灣南北,發動群眾光復臺灣。在其號召、組織下,臺灣各地爆發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動。最後無奈事泄被捕,羅福星被侵略者處死,史稱“苗栗事件”。該事件震驚日本政府,引起國際關切,隨後日本當局將對臺灣的高壓統治改為懷柔政策。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由“原臺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催生而來,2008年成立後團結了一大批臺灣抗日誌士的親屬,該會以紀念和發揚臺灣抗日誌士之愛國愛鄉傳統及其精神為宗旨。每年均與全國臺聯開展交流合作活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