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學者:和平論壇成功舉辦使兩岸政治議題進一步“脫敏”

2013年10月13日 08:1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為期兩天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2日在上海閉幕,並形成《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紀要》。大陸臺灣問題專家、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屆和平論壇成功舉辦且達成的共同認知大於差異分歧,這使兩岸政治議題進一步“脫敏”,預計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將繼續升溫。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對話,開啟了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大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嚴安林説,與會者分佈于“紅”、“藍”、“綠”等不同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紀要》的10點共識性認知和7點癥結問題,涉及了目前兩岸政治議題的方方面面,包括雙方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協議等以往所謂的“敏感區域”。從具體的表述看,描述共同認知的部分要比分歧的內容更多,這是一件好事。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説,從《紀要》內容看,現階段整體而言兩岸學者之間是共識大於所謂的“分歧”,而且這份《紀要》是“紅”、“藍”、“綠”與會專家共同認可,可以説來之不易。

  他表示,認知中涉及的一些表述都非常務實,顯示了對話結果不是“空頭支票”,而是有實質的參考效果。

  論壇大陸主辦方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説,這是兩岸首次有“紅”、“藍”、“綠”共同參與並有綠營智庫協辦的論壇。論壇的成功舉辦表明,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大環境和大氣候已經形成,條件已經具備。在這種大背景下,預計兩岸民間政治對話今後會進一步升溫。

  《紀要》建議,兩岸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之精神,為兩岸領導人會晤積極創造條件。周志懷錶示,兩岸如果順利完成辦事機構互設,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可借掛牌之機實現互訪。如果兩岸和平協議未來也能順利簽署,又可為兩岸領導人會晤創造機遇。

  “兩岸政治對話並不是以往有人揣測的‘洪水猛獸’,不是‘一談就會吵、就會崩’,談的時候大家彼此都很理性,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理性。”倪永傑説,根據《紀要》,下一屆論壇將於明年在臺灣舉行,這是好事,形成了共同解決難點問題的機制,今後一定要保持下去。

  周志懷説,《紀要》的各種觀點或許會發生“蝴蝶效應”:向上,可為兩岸決策者提供可資參考、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另一方面,也必然會影響到一般社會大眾,引導社會民意走向,從而營造一個有利於開展政治對話的社會氛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