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時評:兩岸聯手 看菲律賓還敢囂張?

2013年05月20日 10:33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針對臺灣漁民遭菲律賓公務船射殺事件,在認定菲律賓的道歉缺乏誠意後,臺灣上周接連啟動了11項對菲制裁,聯合操演艦隊首次越過了所謂的暫定執法線,誓要討還公道。然而菲政府卻一口咬定錯在臺船越界,揚言不再“安撫”臺灣。針對臺灣的制裁,菲官方嘴還很硬,宣稱“已經準備好緊急計劃以因應臺灣的制裁”。菲總統府發言人還在記者會上以“我們的總統支援率有72%”,暗諷馬英九祭出系列大動作是為了挽救低迷的民調。

  拿民調來模糊殺人事實,菲律賓此舉動機相當“烏賊”,但對臺灣的打擊也很沉重,國際輿論隨後紛紛轉向同情菲律賓,指斥因臺灣經濟長期衰退,馬英九當局需刻意提高緊張態勢,透過強硬的外事手段來挽救只剩下13%的支援率。

  在此關鍵時刻,拋出低民調授“菲”以柄的會是誰?答案只一個,仍在精密撥算政黨利弊得失的綠營。無論民調的真實性如何,它已成了“污點證人”,讓菲國找到了指控的標靶。與此同時,臺島輿論也出現“失焦”,本來應把重點放在指責菲律賓政府,現在卻有不少臺媒轉而把火力對準馬英九,罵他腦殘加上無能,不但丟了漁權,還失了“主權”。更有甚者,將馬英九比擬成秦檜,全然不顧這種批評是否有失公允。

  內憂外患夾擊下,“臺灣接下來勢必得面臨更艱難的狀況”,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説。島內一些學者擔心,若臺灣膠著於此案,“既硬不起來,又軟不下去”,那麼馬當局勢必危機升級,臺灣也會被“持久戰”拖慘。顯然,隨著局勢起伏,這起事件正在升級為一場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多層面的雙邊對峙。

  那麼,下一步棋到底該怎麼走才能讓菲國真正“有感”,從而穩妥又體面地擺平此案,也讓馬當府擺脫困境?“除了兩岸進行合作維權,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學者王曉鵬的話一針見血。“臺灣可借力使力,聯手大陸給菲律賓壓力。”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長蔡增家的建議與王曉鵬不謀而合。

  王曉鵬指出,雖然臺灣已採取了一些相對有力的制裁措施,但並沒有打中菲律賓的要害。菲律賓最害怕的是海峽兩岸聯手施壓,要求菲律賓修改他們在所謂的專屬經濟區方面的一些錯誤的規定和做法,兩岸可在中菲爭議海域聯手進行漁業巡航和海洋資源開發,以此打擊菲方讓其“望洋興嘆”,從而才能切實維護我們的海洋安全和資源安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菲國的蠻橫作為引起兩岸極大憤怒,只會惡化菲國和兩岸的關係,最後促成兩岸加大對菲國在海洋權益上的鬥爭力度;臺灣漁民、各界人士和媒體也紛紛呼籲馬當局轉變立場,與大陸聯手護漁,確保臺漁民人身財産安全,維護兩岸中國人的合法權益。遭槍擊身亡船員洪石成的侄女説:“如果大陸在事發海域巡邏,你看菲律賓還敢不敢為非作歹!?”

  就在衝突升溫之際,又有兩艘臺灣漁船分別被日本扣押、被越南攔截。後者雖最終被放行,但船東蔡天裕心有餘悸,他認為此事再度凸顯臺灣漁民在外海捕魚辛苦又弱勢,呼籲臺當局硬起來,讓漁民捕魚不要老是擔驚受怕。

  “臺灣對外表現出一種軟弱的形象。在嚴峻的海洋形勢面前,兩岸一定要攜手捍衛‘祖權’。”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的話道出了兩岸諸多專家學者的共識。

  羅援提出,目前大陸已經做出策應——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兩支編隊在南海附近進行常態化戰備巡邏,只要出現情況,就能鎖定目標。即便目前兩岸尚沒有契約性的協防,但有默契性的呼應,仍然能對菲律賓構成威懾,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利益。毫無疑問,兩岸聯手是抗擊一切外辱的制勝之道。(駐臺記者 林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