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菲律賓為何突然對臺灣挺直腰桿?

2013年05月19日 09:0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菲臺大打輿論攻防戰

  菲臺爭端17日進入硬對硬的僵持階段,並把攻防打到國際輿論陣地:菲律賓堅稱臺灣漁船越界捕魚,還聲稱“不懼怕”臺灣軍演;臺灣則召開“國際記者會”, 控訴菲方公務船“冷血謀殺”。一起臺灣漁民的悲劇,演變成一場比拼誰嗓門更大的混戰。雙方還都想拿盟友美國當靠山,臺灣甚至動用在美國國會的遊説能力,搬出兩名重量級美國議員痛斥菲律賓。但有菲律賓記者告訴《環球時報》內幕消息説,“前幾天還有點陣腳慌亂、急於平息事端的總統”突然挺直腰桿,美國因素顯著。

  目前還沒有美國介入調停爭端的報道,美國官方的態度可用其代理助理國務卿的一句話概括——“我們感到很為難”。《華爾街日報》説,兩個堅定盟友間亂哄哄的爭吵讓華盛頓大傷腦筋。對臺灣而言,委屈受過了,強硬姿態擺出了,但怎麼收場卻得看別人眼色。香港《亞洲週刊》評論説,菲律賓這一杯魔幻的酒,倒進了臺灣社會的喉嚨裏,讓大家抓狂,但夢醒之時,就要面對更嚴峻與殘酷的事實:因為在國際政治中,臺灣與菲律賓,實際上都只是美國的棋子。

  本報獨家專訪菲海警隊

  菲律賓媒體日前傳出消息稱,菲律賓海岸警隊已經推出長達3頁的調查報告,稱日前有漁民被打死的臺灣漁船首先“越界”捕魚,被發現後則“拒捕”併發動引擎撞擊菲律賓公務船。這一説法基本與菲此前的説法一致,但它是菲律賓最終的正式官方調查結果嗎? 17日,在首都馬尼拉海港區的菲律賓海岸警隊總部,海警隊對外事務總管阿芒巴裏羅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的專訪。巴裏羅並未證實上述調查報告的真實性:“槍擊事件的調查工作已經由國家調查總局等其他政府部門全權負責,結論將由這些部門做出,海警隊只負責提供相關事實情況,涉事人員已經接受問詢。”

  據巴裏羅描述,5月8日,槍擊事件發生前一天,MCS-3001號公務船在菲律賓最北部的巴塔尼斯群島海域展開例行巡邏,監視打擊非法捕撈是巡邏內容之一。“這艘公務船屬漁政部門,這次是漁政和海警隊的聯合行動。”巴裏羅稱,據其了解,菲公務船9日通過無線電信號和浮標發現了“在菲律賓海域內有非法捕撈嫌疑的臺灣漁船”,公務船試圖靠近檢查時,臺灣漁船突然啟動,且有撞擊意圖,公務船上海警隊員決定開槍。

  “是否有明文規定,什麼情況下海警隊可以開槍?”記者問。“公務船反覆多次鳴笛、拉響號角警示,且安全遭到威脅。”巴裏羅稱,“開槍的目的是破壞臺灣漁船的動力系統,阻止其逃跑,擊中船員是沒有想到的。”巴裏羅表示,同一海域曾有過多次菲律賓海上執法部門和臺灣漁民的“摩擦事件”,但這是第一次造成人員傷亡。

  根據菲總統府指示,菲律賓國家調查總局週三開始接手槍擊事件調查工作。《環球時報》記者17日獲悉,該部門對20余名海警及漁政人員進行了詢問取證,並從海岸警隊獲得多份當時的情況記錄及一段視頻。對於是否向外界公開這段視頻,相關人員匿名對《環球時報》表示,“還不到時候”。

  “我們會全力配合調查。”巴裏羅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海岸警隊有11名涉事隊員被停職檢查,“這11人屬於特別行動部門——海警艦隊,他們目前被限制行動自由,相當於軟禁”。

  菲方的説法在國際上廣泛散播,臺灣方面17日反駁説,臺灣漁船“廣大興28”號彈痕纍纍,菲律賓宣稱公務船“非蓄意”射殺臺灣漁民的説法罔顧事實,完全無法接受。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外交部”當天發佈新聞稿稱,菲方辯稱其公務船開槍是因為臺灣漁船意欲衝撞,但菲執法船舶全長30米,總重115.45噸,臺灣漁船長僅14.7米,寬3.68米,總噸位為15.15噸,屬小型漁船,且毫無武裝,菲方“自衛”的説法完全不能成立。而且經過臺灣有關部門蒐證,發現臺灣漁船船體彈痕纍纍,共計有50多處著彈孔,因此菲方説法罔顧事實。

  臺“外交部”還表示,強烈抗議及譴責菲國公務船違法暴行,嚴正呼籲菲政府拿出誠意,必須正式道歉、賠償損失、儘速徹查事實嚴懲兇手,及儘速啟動臺菲漁業談判。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