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新加坡學者比較大陸與臺灣年畫:讓傳統走向現代

2013年03月25日 17: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23日下午,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第三圓桌會議上,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焯然發表主題演講。(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3月25日消息 近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23日下午舉行三場圓桌會議,其中第三圓桌會議主題為“歷史與文化視角下的中國道路”,數位研究歷史與文化的專家學者與會參加討論。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焯然進行了題為“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的主題演講,結合目前大陸與臺灣年畫的創作實例,分析文化創新與傳承之關係。

  中國年畫是中華民族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間美術,以往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張貼年畫作為應節裝飾,同時帶有趨吉驅邪和納福迎祥的特別深意。李焯然教授説,年畫發展至明清時代,內容包括宗教、文學、民間故事等,可謂內容豐富,至明清時代還産生了諸如桃花塢、楊柳青這一類著名的年畫創作者。紙張的發明與印刷技術的發展,也從技術方面將年畫乃至其他民間文化推至一個高度。

  李焯然教授指出,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年畫如同地方戲曲、民間刺繡一樣,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外來文化的流行,面對時代的衝擊與挑戰,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李焯然教授認為,民間藝術對手工的依賴,導致傳統技術的培訓和相關人員的培養成為難題,是制約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個因素。以年畫為例,全套手工程式都需專業技術,每個程式都需要訓練專業人員。同時,隨著整個時代的變遷,人們的主流願望與追求發生轉變,傳統的年畫題材也使得傳統年畫傳承出現危機。

  如何讓傳統走向現代,從古老裏尋找有生命力的東西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李焯然介紹了大陸與臺灣面對這一問題各自的嘗試。“例如,蘇州木板年畫社就搬至蘇州高校區,與蘇州美術學院合作。”李焯然教授説,“這樣訓練學生發揚年畫藝術不失為一種方法。”

  臺灣年畫的創新發展,李焯然教授認為主要表現在技術與內容兩方面。技術方面,用絹板代替傳統的木板;內容題材方面,加入現代題材甚至是“史努比”或“耶穌”這樣的非傳統中國文化題材。“這類新的表達手法,新的題材,新的技術,對於傳統文化來講,是否為一個新的出路,值得我們思索和探討。”李焯然説。

  最後,李焯然教授説,年畫是否一定要木板,一定要以傳統題材內容?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文化遺産怎麼保存?數位時代的生活審美習慣對傳統藝術的衝擊,又如何應對?這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台灣網記者 張潔)

李焯然教授介紹臺灣年畫的技術創新。(台灣網 張潔 攝)

 

圖為題材創新的臺灣年畫。(台灣網 張潔 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