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118件名家墨寶首聚上海 見字見人故事多

2011年12月16日 08:0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大千書法、朱自清家書、梅蘭芳手抄戲譜、陸小曼扇面畫……在15日于復旦大學開幕的“百年風華、人間歲月”近代名家翰墨展上,展出了由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和復旦大學分別提供的99件和19件珍藏的近代名家墨寶真跡。兩岸118件大師名家手跡中,絕大多數係首次在大陸面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獻價值。

  據悉,118件真跡中,超過80%都與復旦有著不解之緣。作者中包括了復旦創辦人兼首任校長馬相伯,歷任校長嚴復、夏敬觀、章益、陳望道、蘇步青、華中一,曾在復旦任教的著名學者、校董或知名校友於右任、邵力子、熊十力、郭紹虞、顧頡剛、葉聖陶、朱東潤、周谷城、田漢等。

  國民黨元老、復旦大學老校友、校董于右任在書法界有“曠代草聖”之稱。此次展出的四幅作品分別代表了于右任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與于右任合稱為“北于南沈”的近代書法家沈尹默,其現存篇幅最大的書法作品“十條屏”也首次在大陸亮相。沈尹默他曾任北平大學校長,參與創辦《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得力幹將。沈尹默的書法成就極高,尤以其楷書為貴,其用筆揮灑自如,跌宕起伏,濃淡相間。此次展出的“十條屏”,正是沈老最拿手的細筆褚楷。

  此外,難得一見的“當代畫聖”張大千書法作品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展出的張大千行書對聯主要內容為“櫻筍宴闌,明月一方庭竹綠;管弦聲急,光風九畹蘭秋”,是他于1944年12月所作。這幅書法出於“黃山谷筆法”,整幅作品峻拔飄逸、外柔內剛,是“遒勁而秀逸”的“大千體”的典型代表。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