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嘉賓:經貿關係制度化是經濟雙贏的重要措施

2010年04月12日 08:0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0年,兩岸經貿關係中令人關注的頭等大事,無疑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能否如期簽訂。

  11日下午,50多位海峽兩岸知名企業家和學者在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所舉辦的“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上,就ECFA簽訂後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趨勢及將展現的商機,進行了專題研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和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共同主持了會議。

  兩位主持人都對兩岸將簽訂ECFA給予積極評價。戴相龍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的制度性安排,是促進兩岸經濟雙贏的重要措施;錢復認為,ECFA是增進未來兩岸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架構協議,有了這一步跨出去,兩岸的經貿合作、交流會更加密切。

  據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僅就貿易自由化而言,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將使臺灣經濟增長率提高1.65%至1.72%,就業人數增加25.7萬至26.3萬。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在會上分析説,臺灣經濟以外銷為導向,兩岸經濟密切合作,海上運輸業就會更旺盛;臺灣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補充説,ECFA可以完善兩岸物流供應鏈,把運輸、通關、保險一體化解決,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中信金融控股公司首席經濟顧問兼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認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帶來的商機將是全面性、長期性、持續性的,而且將保障兩岸互相投資或者貿易往來的安全性。她分析説,大陸在人才、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平臺具有優勢,臺灣則在研發、設計、行銷、管理、科技方面都非常領先,在會計、法律、教育、公司治理、環保、醫療這些方面的軟實力非常強,通過ECFA,兩邊一定能優勢互補,都能長足進步。

  首先在圓桌會議上發言的大陸企業家、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朱雲來説,大陸與臺灣更緊密合作,臺灣高科技企業能夠更深入大陸市場,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大陸的産業結構升級。

  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説,如果ECFA最終能夠順利簽署,兩岸的經貿合作將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商機,具體而言,貿易、投資、航運、物流等領域將獲得先機。他説,簽署ECFA後,將給兩岸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安全、更放心的投資環境,臺商在大陸投資心態將從短期發展轉為謀求長遠發展,投資策略將會發生新的變化。

  ECFA是涵蓋兩岸間主要經濟活動的框架協議,目的是通過海峽兩岸相互開放市場,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方面相互給予更加優惠待遇,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更加規範化、制度化、便民化、自由化,最大限度實現兩岸經濟優勢互補,提升兩岸競爭力,實現兩岸經濟的互利雙贏。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0年2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8萬多個,實際利用臺資498.5億美元,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佔5.2%,大陸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和順差的主要來源地。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在圓桌會議上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商過程中沒有算計,是合作的、是雙贏的、是非常坦誠的。(記者周正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