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後金融危機時期 兩岸加強經濟合作大勢所趨

2010年04月11日 15:0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面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的洶湧而來,海峽兩岸洽簽兩岸經濟框架協議的進程正在加緊推進。這使得兩岸經濟合作面臨新的契機。

  “當前,兩岸的經濟合作已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徐震寰10日在此間舉行的2010海峽兩岸工會論壇開幕式上如是説。他表示,在後金融危機時期,進一步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更是兩岸人民所祈、兩岸職工所盼。

 

  因此,2010海峽兩岸工會論壇以“兩岸經濟合作與工會作用”為主題;大力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切實維護兩岸職工權益,在論壇上成為兩岸與會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

  30多年來,兩岸經濟合作得到了很大發展。兩岸貿易日益擴大,貿易結構優化,貿易額在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下的2009年依然超過千億美元。大陸已是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和順差來源地,而且隨著商品結構的日益優化,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佔兩岸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

  同時,兩岸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結構日趨優化。截至2009年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逾8萬個,實際利用臺資490多億美元。特別是,臺灣在部分領域開放陸資入島,促進了兩岸雙向投資結構優化;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和監管合作備忘錄,為兩岸金融合作進一步深化創造了條件。

  當前,全球經濟進入後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貿易、金融和生産全球化趨勢在進一步發展。據世貿組織統計,到2010年全球範圍內已有400多個區域性經濟合作協議,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方興未艾。大陸現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09年超過了50%,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強引擎。

  參加論壇的兩岸工會界人士都認為,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是形勢所逼,大勢所趨,有助於兩岸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共同發展,也符合兩岸同胞的最根本利益。

  事實為證,一年多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大陸經濟增長放緩,臺灣島內經濟出現衰退。為共同應對危機,大陸及時推出加大對臺採購、鼓勵臺資企業拓展大陸內銷市場、擴大居民赴臺旅遊、推動兩岸産業合作等一系列舉措,臺灣在部分領域開放大陸企業入島投資。在兩岸多項政策的支援下,兩岸貿易穩步發展,兩岸經濟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驗。

  站在新的起點上,徐震寰認為,後金融危機時期,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合作,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合理配置兩岸資源,充分發揮效益,提升産業與技術交流,對兩岸經濟、貿易和大多數産業都會帶來正面影響。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擴大成果,兩岸應儘快建立制度化與機制化的經濟合作關係,推動實現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

  他也指出,兩岸加強經濟合作,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有效提升國際競爭力,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為兩岸職工的職業規劃帶來新的契機,造福于兩岸人民,造福于兩岸職工。兩岸經濟合作的成果必須惠及兩岸人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