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強恕中學同慶建校111年 校長將登臺放歌

2010年04月11日 11:1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各有一所強恕中學,10日分別在臺北市、上海同慶建校111年。

  強恕于1899年由江蘇耆宿、辛亥革命元老鈕永建先生創設。其前身為“吳會書院”,當年乃上海“八大書院”之一。

  鈕永建後裔、臺北強恕中學校長鈕廷莊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此間10日舉行校慶大會。難得的是,一批老校友從美國趕來。1954年從臺北強恕中學畢業、著名文物收藏家王度,現場捐贈由大陸藝術家創作、全球限量發行的孔子畫像。強恕的姊妹校、上海國際學校的9名師生也特地來臺助慶。

  已是第四次出任校長的鈕廷莊表示,該校將舉辦系列校慶活動。11日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維天之情音樂會”,看不懂五線譜,曾罹患咽喉癌、動過五次手術的他,將以男中音率眾演唱《追尋》、《大江東去》、百老彙歌劇等;20余首藝術歌曲中,還包括徐志摩的詩作《難得》,大陸作曲家的名作《故鄉,我的故鄉》。 

 

  鈕廷莊透露,當年以第一名被臺北強恕高中部錄取、現為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將到場聆聽音樂會,屆時還會有一位重量級的神秘嘉賓上臺致詞。

  同時擔任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的鈕廷莊説,5月中旬,作為校慶重要活動之一,將舉辦兩岸學術交流會。6月,他擬再赴上海訪問、交流。

  據介紹,強恕校名,取意孟子的“強恕而行,求仁莫近”。1937年,淞滬戰役,上海強恕中學的校舍及教學設備毀於戰亂,惟在克難中弦歌始終未斷,1945年抗戰勝利後得以復原。1949年,設于上海俞塘的私立強恕中學,播遷來臺,並於1950年4月正式上課。目前,學校設有高中、高職、進修部、雙語初中、國際部及幼兒園。

  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該校于海峽兩岸成立“恕德學園”,由鈕廷莊擔任總校長,首先推動強恕中學、強恕小學兩校在原創地上海復名,並於1995年4月舉行復名慶典。10多年來,臺北強恕與上海強恕兩中學交流頻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