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經濟專家:兩岸關係改善帶來“和平紅利”

2009年05月15日 14:4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 鄧敏 耿軍)“國際經濟金融論壇”15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專題講座:兩岸金融及投資展望。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説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是最壞時代中的一線曙光。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則表示,兩岸關係改善帶來“和平紅利”。

  臺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在論壇上表示,最近兩岸情勢變化,使得臺灣金融情勢天天有新狀況,而且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稱,臺灣銀行業面臨嚴峻的經營環境,在金融風暴下也很受傷。但是4月26日兩岸簽署的金融合作協議則是“最壞的時代中的一線曙光”,為兩岸金融開放三階段奠下基礎,這是臺灣金融業最好的機會。

  他建議臺灣金融業進入大陸從事風險管理、消費金融業務和財富管理。同時也提醒政府和金融業者要規劃好金融業進入大陸的發展藍圖,並建議進一步加快金改,將官股銀行、民營銀行分別整合與合併。

  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的演講主題是《從兩岸金融合作,看臺灣未來的定位》。他表示,在金融風暴造成的不連續時代,兩岸關係改善創造“和平紅利”,兩岸互動使得臺灣價值被重新挖掘。黃齊元還提出新的兩岸三地概念:臺北—上海—北京或上海-廈門—臺北。

  黃齊元特別指出,臺灣“行政院”著力發展的6大新興産業都有與大陸合作的潛力。“我們過去認為不好的東西去大陸,好的在臺灣,但現在不可能了。6大新興産業每個都有與大陸合作的機會,尤其是觀光、文化創意。”

  臺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希望十五年前提出的臺灣作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概念現在能夠開花,而臺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則呼應道:“過去亞太營運中心中的亞太金融中心又復活了。”

  許振明表示,本來由於金融風暴,許多研究機構預測臺灣經濟將在亞洲四小龍中排最差,但兩岸合作讓情況改變。大家都在猜測兩岸金融中心臺北、上海、北京是否會有互補合作可能,形成大中華金融圈。他表示,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嗅到這一趨勢前景,他也很樂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