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瘋狂的石頭:四川多縣因盜採南紅瑪瑙植被遭破壞

2015年06月25日 07:56: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收藏者魯玉苗展示8塊南紅瑪瑙石,最小的拇指大小的那塊,估價為1.8萬元。

  在四川省美姑縣,山裏人為了尋找瑪瑙挖了大量的深坑,土地大面積塌陷,植被消失。A20-A21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賈鵬

  南紅誘惑

  南紅瑪瑙六年身價上漲數百倍,四川美姑等縣植被遭破壞

  近日,一則關於“南紅瑪瑙”的消息,將大涼山裏一條“灰色産業鏈”展現在外界面前。

  四川大涼山美姑縣,山裏人成群結隊攜帶工具,挖出數十米深的“巨坑”,盜採瑪瑙原石。

  南紅瑪瑙,古稱“赤玉”,質地細膩油潤,因稀缺而成珍品。

  2009年起,涼山州美姑縣發現的新礦床,讓“南紅”重新回到各路資本的視野,原石價格從最初的幾十元一斤,漲到現在的幾十元一克,一塊拳頭大小的精品原石價格近百萬,6年間幾乎瘋漲數百倍。

  紅色的石頭,改變了一批追逐者的命運。

  鑒定玉石的專家參加各種節目推廣南紅瑪瑙,令其價值成百倍增長;倒賣瑪瑙的商人,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在業界也登堂入室,從江湖踏入廟堂;在深山中挖掘南紅的彝人,很多都放棄了祖輩耕種的農田,有些人暴富,有些仍在為生計發愁;暴富的人染上毒癮,挖礦的人命喪土石。

  他們只在意暴利,並不在乎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於是,被挖出的巨坑,隨著漸漸降低的地平面,呈現在眼前。

  張宗文遇上麻煩了。

  根據西昌市一家KTV門口的監控錄影顯示,5月26日晚8時55分,兩名男子先用手電筒逐個探照路邊停著的每一輛車,最後站在了張宗文的車前,先是撒了一泡尿,看四週無人,掏出一把一尺來長的改錐,撬開副駕駛的車窗,拎走了張宗文的黃色手提包。

  事後人們猜測,也許兩個人只是看中了這款包,並不知道包裏裝著什麼。包裏裝著42塊頂級包漿雞血石,總價值360萬。

  這些石頭是南紅瑪瑙。

  不只張宗文被盜,一週後的6月4日淩晨,從北京來西昌做瑪瑙生意的張海,位於瑪瑙城的店舖被洗劫一空,損失超過1000萬。

  “他是用我兒子的書包把瑪瑙背走的,一塊不剩。”頓了頓,張海糾正道,“剩了一塊最不值錢的,幾千塊,應該是不小心掉下的。”

  當地人堅信,連續兩起盜竊案,與南紅瑪瑙身價暴漲脫不了干系。

  “瘋狂的石頭”

  很多時候,南紅瑪瑙哪怕是原石的身價,都以千、萬為單位。

  6月4日清早,西昌市海門漁村的南紅瑪瑙城裏,百餘米長的“十”字形主街上已經擠滿了“選料”的商人,雜亂的口音告訴別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

  這是國內南紅瑪瑙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幾乎每天都要擠進五六千人。

  街道兩邊的商鋪裏,售賣著加工成雕件和首飾的成品,門外地攤上,攤主擺放著未經雕琢的石頭,其中大多數被切開,露出鮮紅的肉身。

  一處地攤前,一名男子用強光手電,頂在一顆蛋黃大小的石頭表面,光暈沿著手電邊緣擴散成一圈。

  再把石頭湊近,反覆摩挲、端詳後,男子判斷這應該是塊成色還不錯的南紅瑪瑙。一番討價還價,男子最終花了1800元。

  他絲毫不擔心買貴了——在幾家商鋪,同樣大小的雕件能賣到18000元,即使幾顆直徑不足1釐米的瑪瑙串成的手鍊,也要8000元。

  “1萬多的雕件不算貴。”西昌市大涼山瑪瑙文化協會副會長魯玉苗説,此前最著名的産地在雲南保山,因其産地而得名“南紅”。

  2009年,涼山發現南紅瑪瑙,按照色彩優劣,分為錦紅、櫻桃紅、柿子紅、玫瑰紅等等,因為少有裂紋和雜質,被看做比保山南紅更好的上等料。

  媒體報道見證了南紅瑪瑙身價逐年走高的軌跡。

  2011年3月,一篇《稀世之珍,南紅歸來》的報道提到,國內首次高規格南紅瑪瑙展,在北京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亮相,這成了高端南紅瑪瑙重回市場的起點。

  一年後,一名古玩商在重慶市文化宮展銷南紅瑪瑙時,30余件作品在三天內被搶拍一空,最貴的一件達5.8萬元。

  2013年,原本1公斤只有幾百元的南紅瑪瑙,在産地涼山最低也要3千元,高的可達3萬元。

  外界感嘆,十年間價格上漲千倍,南紅瑪瑙成了“瘋狂的石頭”。

  “紅透了”的背後

  當越來越多的山裏人出現在張宗文的店舖前賣石頭時,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2009年,張宗文還在西昌做觀賞石的生意,門店冷清。有幾次,地攤前不斷來往的外地商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不起眼的石頭5塊錢一斤,一天就賣光了,後來石頭漲成了5塊錢一塊,選料的商人仍然每天都有。

  “這石頭不一般。”張宗文決定把資金投入到南紅瑪瑙時,價格又漲了:他花了不到5萬塊錢,買了11塊石頭。

  “玉石生意就是這樣,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張宗文回憶他收穫的第一桶金,2012年,一名深圳老闆通過朋友找到他,想買幾塊南紅瑪瑙,張宗文正帶著老婆孩子在外地度假,讓朋友領對方去選料,沒多久朋友來電話,説賣了6塊石頭,問賣了多少錢,“朋友説,二哥,錢有點多,175萬。”

  張宗文立刻開車趕回西昌,“接過錢我都傻了,沒想到石頭能賣這麼貴。”

  有人肯出錢,自然有人願意宣傳。

  在胡飛燕看來,南紅瑪瑙價格的飛漲,並不是空中樓閣。

  “它是回歸,不能説是瘋漲。”胡飛燕是南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為什麼你喝咖啡的時候要到星巴克,因為它的品質和魅力吸引你。一塊鵝卵石賣你1萬塊錢,你買嗎?”

  中國文化資訊協會南紅文化專委會主任孫力民,更相信南紅價格一路高漲是因為文化底蘊,他説南紅流傳了千百年。徐霞客曾在文字中記載,雲南保山的南紅每斤2錢,易碎的每斤1錢,“在明朝就已經有南紅的交易了。”

  孫力民説,清朝時南紅瑪瑙多是皇家貢品,或用於做官帽上的頂珠,因為少在民間流傳,被看作稀世珍品。

  “物以稀為貴”,孫力民説,1972年時,南紅瑪瑙的毛料每噸也能賣1500元,“當時一個正處級幹部的工資才30塊錢。”

  在文化價值和資源稀缺之外,劉仲龍不否認南紅價格上漲,與人為推廣有著直接關係。

  劉仲龍,涼山南紅髮現者之一,如今從事高端南紅的設計,他出版了介紹南紅瑪瑙的書籍,並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他説,節目做完後,當時還沒過完年,很多玉石商人就已經去涼山尋找礦點。

  孫力民還記得四五年前,拿著石頭苦苦哀求別人,跟他們説這個東西值幾萬塊,沒人信他的話。

  “我一個人和十個人説很費力,如果同時和成百上千個人説呢?”孫力民參加過好多次電視臺的節目,所有費用都是他自己承擔,“他為了推動南紅做了7部電視片,自己花了好幾百萬。”胡飛燕記得。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