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之聲  >   正文

福建省委書記:深化閩臺經貿合作 促進兩岸共榮

2013年05月17日 11: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福建省要切實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勇於開拓創新,力求在深化閩臺經貿合作上取得新成效,更好地服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閩臺經貿合作面臨難得歷史機遇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閩臺經貿合作面臨新的機遇。福建與臺灣歷史淵源深厚,不僅具有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等獨特關係,而且閩臺經貿合作起步早、覆蓋範圍廣、涉及領域多、融合程度深。歷史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穩定,閩臺經貿合作就會興盛繁榮,互惠互利;兩岸關係出現波折,閩臺兩地經貿合作則會蒙受其害。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成功實踐,使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切身感受到交流合作、互惠雙贏的好處,也為閩臺經貿合作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帶來新的機遇。1979至1985年的6年間,閩臺貿易額還不到3億美元,而2012年閩臺貿易額已達到120億美元。截至2012年底,福建共有臺資企業6000多家,實際利用臺資居大陸各省市第三位,雙方貿易總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臺灣已成為福建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近年來,福建的企業也積極到臺灣投資興業,目前福建赴臺投資企業35家,投資額1.63億美元,赴臺投資企業數與投資規模均居大陸首位。隨著ECFA、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等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兩岸經濟關係逐步進入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軌道,兩岸經貿合作的環境和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優越,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日益崛起,使得閩臺經貿合作具備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潛力。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十一五”期間福建經濟總量翻了一番,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基礎設施條件和産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加上福建優越的生態環境、市場環境和未來的産業佈局,為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提供了紮實基礎,後發優勢日益顯現。當前臺灣正在啟動“黃金十年”和“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而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經過幾年建設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國務院在批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之後,又相繼批復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等,福建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前沿平臺作用進一步凸顯。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更加必要與迫切。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同樣給兩岸經濟尤其是臺灣經濟帶來巨大壓力。通過密切和深化合作,兩岸在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上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就閩臺經貿合作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4年間,臺灣對福建出口額達311.12億美元,年均增長10.6%;福建實際利用臺資達101.68億美元,佔福建實際利用外資的42%。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加速調整和變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兩岸不斷加強互利合作,有利於共同抵禦面臨的挑戰,實現長遠發展。閩臺兩地在發展階段、産業結構、資源稟賦上有相當的互補性和合作優勢,決定了雙方合理配置資源、進行有效分工、實現互利共贏的必要和可能。通過加強經貿合作,使海峽西岸和東岸的優勢得到有效整合、最大發揮,實現互利共贏、融合發展,從而形成一個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後新的具有強大內在動力的新增長極,這將大大提升閩臺兩地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乃至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中的競爭力。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