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想再給兒子寫一套科普書
其實在笑笑出生前,常立從來沒有寫過兒童文學。他曾是浙師大戲文係的老師。教過戲劇劇本、新聞學概論,也會帶著阿西劇社排一點比較文藝的劇目。
大概是從笑笑一兩歲開始,常立開始嘗試用故事來記錄育兒經歷。慢慢的,也轉型成了兒童文學相關專業課的老師。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笑笑也喜歡上了寫作。幼兒園大班開始,笑笑就已經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些小故事了。“還不識字的時候,他口述爸爸媽媽記錄。會寫字後,他還要求有專門的寫作本。”
上學後的笑笑,也對世界有了更多疑問。閒暇時,父子倆會互問問題。“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國學?什麼是宇宙?……我們的聊天是沒有禁區的。”
常立有時還會把提問互動拍成視頻,分享給親友。“也有同事會問,這些問題會不會太刁難孩子?”常立説,其實並不會。這些問題並沒有固定答案,不過是父子之間的一種交流。有時候笑笑的問題也會問倒常立,他就不得不求助網路了。
為了能給笑笑的疑問建立一個更系統的回答,常立也做了不少功課。“這一次我打算寫兒童科普書。”常立説,笑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慢慢對錢敏感起來,常常會問一些跟錢相關的周邊問題。為了給笑笑解釋貨幣的發展史,他就設定了故事主人公是兄妹兩人,以他們不斷物物交換、貨幣交換的故事來反映貨幣發展史和經濟學基本原理。除了貨幣起源,常立還寫了龍的起源、品質的起源等等。
這些要解釋起來,還真不簡單。“幸好雖然我碩士博士學的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但本科學的是電腦,在理工科方面有些基礎。”常立説,小學生笑笑是他靈感的火花,現在正值暑假,父子倆去游泳、打籃球的路上都會聊討論一會各種名詞。討論得多了,父子感情也很親密了。“其實育兒是沒有萬能秘方的,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陪伴。”
我們開闢了“好家長”這個欄目,請來社會各界的教育專家、成功人士,甚至是普普通通但對教育有一定想法的父母們,來給大家分享他們的育兒經。希望從他們的親子互動故事中,能夠給你的家庭帶來一點啟發和共鳴。如果你也是有想法的家長,或者你身邊有這樣值得推薦的家長,請別忘記掃一掃“早報學堂”二維碼,來這裡分享哦。(通訊員 王小民 本報記者 紀馭亞/文)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