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臨近開學變焦慮? 初中男生聽到"開學"就發脾氣

2015年08月25日 11:21: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我要求高的乖乖女

  夢到摸底考會嚇醒

  小柳(化名)是爸爸媽媽陪著到醫院來的。

  小柳馬上就要升初一了,新學校給他們提前佈置了一些作業,對學習成績不錯的小柳來説,這些都是小case,但半個多月前,她開始茶飯不思,頭暈噁心了。

  “她現在做作業都不專心了,注意力很不集中。”小柳的媽媽有些責怪地説,“寫了幾個字就起來喝口水,或者上上廁所、看看電視,總是靜不下來。”

  “我們一提到開學,她就頭暈,説身體難過。”小柳的媽媽接著説,“有時候還肚子疼。”

  更誇張的是,這一週都沒好好睡過,總要被噩夢驚醒,“夢到新學校摸底考試,別人已經交卷了,自己三分之一都沒做完。” 小柳對醫生説。

  小姑娘對摸底考試特別擔心,“怕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萬一分到差班,爸爸媽媽也不會開心。”

  ■診斷:

  周國嶺給小柳做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她的焦慮情緒非常明顯。

  首先她經常進行自我加壓,另外,父母對她的要求也不低,比如小升初,小柳的爸媽就對女兒這次沒考上最好的民辦初中有些失望,這些因素導致了她的焦慮、恐懼。

  怎麼治療?醫院方面為小柳提供了腦電生物反饋的放鬆訓練,周國嶺也為她開了一些小劑量調節情緒的藥物。

  醫生對小柳父母説:“你們帶她回去之後,可以一起做做運動,跑跑步,跳跳繩,這些也屬於放鬆訓練,另外,要幫她慢慢的、適當的減壓。‘別人家的孩子’,這種話就別提了。”

  開學前的焦慮,光靠勸説可治不好

  對於開學前出現各種奇怪症狀的孩子,家長們一定得小心,儘早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生那裏做諮詢、檢查。

  開學焦慮症屬於精神類疾病,光開導、勸説是治不好的。比如小艾,如果不進行專業治療,只會越陷越深,畢竟現在才初三,年紀還不大,拖著不治,會影響到他今後的成長。

  而小柳的爸媽如果不把她帶到醫院心理科就診,原本只是擔心,事情還沒有發生,等到真正開學後,她的焦慮會更加明顯。(記者 張苗 本報通訊員 徐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錢江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