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一期300多頁算薄

2015年07月27日 13:36:0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轉發 列印

  多措並舉遏制“鉛字垃圾”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國家打擊學術腐敗的力度加大,一些期刊的論文收費也花樣翻新。有的雜誌社直接收版面費,有的則收資料費、訂閱費等,還有的讓作者買數十份甚至數百份雜誌,本質上都是花錢發論文。專家表示,一些地方和領域的論文“一票否決”制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花錢發論文”。

  曾在德國留學18年的何志寧博士目前在國內一所高校任教。“很多學術期刊公然賣版面,對學術腐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家核心期刊雜誌社編輯曾給我打來電話,稱只要交5000元,就可以找槍手代寫論文並刊發。”何志寧説。

  “如今,學術不端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的同時,老鼠還是很猖獗地活著,甚至有人一邊喊打,一邊做老鼠,為什麼?”在5月22日舉行的第17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致辭中提出的這一問題令人深思。

  學術不端不僅制約了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也讓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對未來從事學術研究感到擔憂。“學術的唯一目的應該是追求真理!但目前學術評價的核心指標是項目和論文,過於功利,失去了學術應有的精神內核。”南京一所高校的研三學生小經説。 

  對學術雜誌加大監管力度,是遏制學術腐敗的重要途徑。“目前的學術期刊良莠不齊,逐利化傾向令人擔憂。”三江學院新聞系主任周必勇説,有很多學術雜誌水準很低,“作者比讀者多”“發出來的東西沒人看”等現象突出。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學術期刊的監督、管理、審核,提高論文門檻和品質,對存在收取版面費、資料費等違規行為的雜誌必須堅決查處。

  一些高校對師生發表論文很是重視,但對師生的學術活動管理不夠嚴格。何志寧表示,國內高校中,對老師考核重科研輕教學,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嚴進寬出”,很多老師想著多發論文,對學生指導不夠。同時,很多本科生不重視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不少論文都是事到臨頭,東拼西湊複製粘貼出來的,品質低,抄襲嚴重,缺乏新觀點、新內容,相關老師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誰都知道目前發表的很多論文沒什麼價值,但利益固化下,大家心照不宣。”周必勇認為,減少“鉛字垃圾”,首先必須扭轉高校的考核導向,期待國家相關制度儘早出臺。( 半月談記者 淩軍輝 鄒大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半月談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