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普通班菜鳥"問鼎京高考頭名:高考重新定義尖子生?

2015年06月24日 13:5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個高中女生在一夜之間吸引了全北京的目光。

  人大附中女孩劉智昕以721分的高考成績成為北京市理科頭名,北師大二附中女孩蔡雨玹則以699分的成績問鼎北京高考文科。

  然而,這兩個女孩兒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劉智昕形容自己是“普通班的小菜鳥”,無法躋身重點班。蔡雨玹則説自己是“學酥”——“看起來是一整塊,一碰就碎了”。

  普通班學生,卻一路披荊斬棘,走到幕前。在中學老師看來,這是值得點讚的,因為它説明“追求‘偏難怪’的分班模式失靈了,高考在重新定義什麼是‘好苗苗’”。而在不少大學老師看來,這裡有隱憂:“這説明題目難度下降了,也許將無法選出更有創造力的孩子,僅選出了‘細心’的孩子。”

  兩位非學霸型選手為何站在了最前列?這其中透露出了什麼?6月23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中學教師:高考應該給更多人以改變命運的可能

  在人大附中教師劉成章看來,高考是“全社會資源的一次重新分配,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給更多的人以改變命運的可能,這才是公平的。”劉成章説,“高考試卷應該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出現,面向更多學生。”

  滿分750分,721分的成績無疑十分亮眼。在2014年,北京市理科頭名成績為719分;2013年,這個分數是725分。接近滿分的成績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高考題難度正在下降這個事實。

  惠及非學霸型選手、惠及更多高中考生,劉成章認為,這是值得稱道的。“其實,從中考改革更能明顯地看出這一趨勢。從通俗意義上來説,中考題更加簡單了,低於20%的學生才會做的題目從中考試卷中被徹底‘請了出去’。這樣單純從難易而來的區分度真的能選出最出類拔萃的學生嗎?實際上,這樣的區分度才是不公平的。如果真的想選出拔尖創新人才,為什麼不好好利用自主招生的機會呢?高考,就是應該給大部分人一個公平的起點,期待‘創新人才’冒出來。我們欣喜地看到,高考正在給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好苗苗’。”

  劉成章認為,很多難題難在“學術”而不是“思辨”,“一些題只能用大學的知識來解答,這不是難題應有的風格,也不能體現出考生的水準。我認為,未來的高考題目應該更多一些聯繫實際的內容,更多一些充滿思辨的題目,以此來做區分,而不是單純從難易上下功夫”。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