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獨生一代長大 反思:青少年責任感缺失背後

2015年05月05日 08:4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責任感培養手段的缺失

  “不可否認,青少年責任感缺失,教育方面的失誤也是一個原因。責任感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必須通過教育才能實現,我們教育的重心強調對學生的腦訓練,忽視對他們心靈的提升,自覺或不自覺地強調成才與個人利益的關係,而很少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社會動機,這樣也削弱了他們對社會和集體的責任意識。同時,我們在責任感培養上也缺乏必要的手段。在我們的教育中,灌輸性的教育佔了主導地位,孩子被動接受的多,主動接受的少,很多培養方式也需要改進。”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玉芳説。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一些人士開始了責任感培養手段方面的探索,中國青少年責商學院就是其一。據負責人宋卓林介紹,責任感可細化為人與規則的角色責任、人與人的義務責任、人與事的能力責任、人與信仰的原因責任4個維度,現在父母多重視能力責任的培養,而忽視其他3個方面。以角色責任為例,“很多父母一直都在剝奪孩子在自己的角色上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稱之為‘角色責任’。從小寵溺孩子,穿衣爺爺奶奶幫著穿,吃飯外公外婆喂著吃,房間父母幫著收拾,等長大成人要結婚,父母還要幫著買好房子、車子,準備好票子等等。父母把孩子必須做的事情都幫他們做了,孩子卻忘記了自己必須做的是什麼。這樣,孩子從小到大分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場合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進入社會工作,以及結婚後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導致工作受挫,婚姻不幸,有些甚至變成啃老族,好吃懶做。”目前借助網際網路線上學習,他們正在通過訓練、溝通、修正、模擬等方式,改變父母培養小孩的思維和行為,通過父母的改變來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責任理性思維和行為。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美育對責任感的培養非常有效。”馮雙白講了一個在中國舞協舉辦的全國農村少兒教育中發生的故事。甘肅農村一位在全校以打架兇猛而聞名的小學生,因為在參與舞蹈教育的時候老師表揚他舞跳得很不錯,身體協調,從此發生轉變,現在成了學校有名的紀律維護者。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認為,要加強青少年閱讀,讓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讀好書能夠建立起同情心,憂國憂民。同時要善讀書,善於與人交流,舉一反三,從而成為一個敏銳的人,會思考的人,有擔當和責任感的人。”(本報記者 王慶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