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獨生一代長大 反思:青少年責任感缺失背後

2015年05月05日 08:4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伴隨著獨生一代的成長,“責任感”一詞被頻頻提及。然而有意思的是,當代青少年責任感是高是低,情形是好是壞,人們的態度似乎截然相反。

  在近日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少年擔當則中國強——中國夢與青少年責任感培養”座談會上,就呈現這樣一幕——

  有專家這樣陳述:“現在有的青年人因為壓力大跳樓,有的因為失戀輕生,有的因為沒有錢去搶劫。如果他們有一絲一毫對父母、對社會的責任感,我想他們不會滑向這樣的深淵。”相反,部分專家則以汶川地震後和北京奧運會上80後、90後青年的表現為例,表達對青少年責任感的信心。

  其實,如此分歧恰恰契合了當下中國青少年責任感狀況的現實,無論從數據還是現象來看,都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局面。在給予肯定的同時,思索青少年責任感缺失在何處,是非常有意義的。

  需要反思的成人世界

  在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看來,青少年責任感缺失,首先應該反思成人世界。“我們成年人其實是存在問題的。成年人對青少年負有的責任,一方面是直接的教育責任,另一個方面是全社會每一個人的示範作用。那麼,我們成人世界給青少年示範的是什麼呢?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根本沒有很好的共識,社會也沒有形成有效的引導。”

  首先是成人世界如何看待教育。“我們的老百姓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教育要改變身份,而當前,這種趨勢越來越被演繹到了極端,就是‘陞官發財’。”柯楊説,一個社會對教育急功近利的目的“單純”到這一地步,“相應的結局就是應試教育和高考不可能有根本的改革,青少年也就得不到心平氣和、潤物無聲的教育。所以,青少年可以有一腦子的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個好人,甚至對於生活的理解都達不到他應該達到的層面。”

  其次是成人世界如何看待經濟社會。“我們看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貧富不均,使人們對物質的崇拜和追求幾乎不可阻擋,而且獨生子女的父母這一代,帶有一種特別的心理,就是要把所有該給的都給子女。”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説。一方面,是經濟上富有的家長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製造出“小皇帝”“小公主”,另一方面,經濟並不富裕的家長,也被要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信念所裹挾。與西方世界約定俗成的“18歲經濟獨立”不同,中國的成人世界在金錢、貧富差距、財務、財産等方面如何處理與下一代人的關係上,沒有形成基本的觀念和共識。具體到責任感,“對子女的一味滿足,反過來造成了這些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密切相關的,一環扣一環的大的社會問題,我們要認識到成人世界給青少年世界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馮雙白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